微信分享图

流截断?自辟蹊径———记书画家马承祥先生

  1984.4.8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由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主办的一次书画观摹会上,有几幅作品深深地吸引了来自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总裁:丽达?斯代塞卡斯女士及其随行人员。这位总裁是一位现代派艺术的爱好者。他们在整个展室巡视了两个小时,观摹得很认真,但对许多久负盛名的书画家及某些正统的笔墨作品面前,匆匆走过表现得十分淡漠。当走到马承祥先生的现代书画作品面前时,突然止步伫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赞不绝口。当时就决定收藏其中的五幅现代书画作品,两幅中国画:《野岭》、《智慧的象征》;三幅现代书法:《笔墨当随时代》、《滴水穿石》、《步行》。并嘱咐展览的组织者向作者转交他们的礼物。
  马承祥先生在中央戏剧学院长期从事绘画教学,同时还潜心于中国画及现代书法的理论研究与艺术创作。所以,这些年他的作品受到观众的好评和国际友人的关注,这并不是偶然的事,这与他在书画艺术上的长期探索和对事业的精进是分不开的。
  马承祥的书画作品具有一种强烈的现代感,他往往综合多种书体而冶于一炉,在一幅作品中,时篆时隶,时楷时草,时大时小,或粗或细,或斜或正,或浓或淡,任意夸张而无所顾忌。构图险绝一扫旧时算珠式的等量平衡,画面处理纵横交错,字里行间变化穿插,这样,他突破了书体单一,字体间架结构稳固平衡的表现模式,在表达主观情感上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在他的书画作品面前往往可以感受到一种内心节奏的共鸣。
  在书法作品中,运用墨色的干湿浓淡的变化,加强画面的韵律、虚实、强弱的艺术效果是现代书画家乐于采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之一。在马先生的作品中更出色地运用了这一手法。
  从“书画同源”到“书画合一”这是书画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先生尝试运用中国画的黑白对比,密不透风、疏可走马、虚实相生的空间处理法则来经营书法的章法布局。因此,我们既可以从他的书法作品中领略到画的境界,又能从他的绘画作品中体察到书法的意味。这是他多年来探索民族艺术灵魂的可喜收获。
  “笔墨当随时代”。新时代的艺术,首先应该是能够体现这个时代观念与精神的作品,他是建立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基础上的。但继承传统,不应是生搬硬套古人的表现手法,关键的是要把民族艺术中生气勃勃的因素挖掘出来,在更高的层面上赋予新的生命。马承祥先生在书画艺术的创新房舍所获得的可喜成果,也正好充分证明了这点。

  原载:《中国美术报》16期1985    
  文/本刊特约记者:王志纯

作者:王志纯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