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以绘画之名(2015/4/18 红鼎画廊)

2015-04-16 13:00


参展艺术家:马树青 顾黎明 多巴(西班牙) 马轲 周洋明展览时间:2015.4.18—2015.5.28开幕酒会:2015年4月18日 16:00展览地点: 红鼎画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97路3号
......................
返照的循迹之路 ——抽象与表现的边界
1937年的暮春,对策展人阿尔弗雷德·巴尔的策展序列并不满意的康定斯基写信给他的朋友德札鲁阿埋怨道:“立体主义像是抽象艺术的兄弟,而绝非其父亲。”这时的康定斯基并不想仅仅是一个表现主义画派的分离支脉,当然,那些讨厌的南方人搞出来的立体主义,也必须要有充满精神性的北方品格予以回击。康定斯基在包豪斯的盟友不管在他表现创作时期还是他抽象创作时期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可惜艺术家终究有个巴黎梦,而这个梦在当时毕加索比康定斯基做的好。

马树青 《无题》 180x180cm 布面丙烯 2005-2006
1943年的暮春,也就是康定斯基去世前一年,波洛克举办了他的第一个个展。这个被称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诞生标志的个展上,阿尔弗雷德·巴尔代表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了波洛克的《母狼》。以现在的标准来看,这作品只能勉强算是杂糅着抽象、印第安原始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元素的表现主义作品而已。但是从此“抽象表现主义”这个1929年巴尔用来称呼康定斯基的名词,现在开始正式用在了美国人身上。

顾黎明 《持锤门神》 110x64cm 布面油彩 2012
如果我们试图搞清楚抽象艺术的脉络,势必需要找寻到遥远的表现主义传统。但不知是幸运还是悲剧,中国人对表现性作品莫名其妙的喜爱伴随着后发现代主义那种见谁学谁的好学劲儿,一种裹挟着抽象、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困惑的“抽象\表现”作品源源不断地涌动在我们的眼前。于是两难问题便来了,在中国,抽象与表现是否如熟知的艺术史那般有着边界?这需要一条返照的循迹之路。

多巴(西班牙)《Osmotic Dido》 90x80cm 布面炳烯 2015
或许我们可以截取几个样本,用来测定这个变动不居、团块模糊的边界。以马树青代表色域抽象;以周洋明代表结构抽象;以顾黎明代表线描表现;以马轲代表色彩表现,最后以多巴的欧洲不定形艺术给出参照。这样我们便有了五个起始点,用以丈量这个庞然大物。还记得迦太基女王狄多吗?或许我们也可以用一张牛皮圈起一个帝国。

马轲 《帷幕》 布面油画 200x200cm 2014
所以当人们还在争论这种中国式的“抽象\表现”群体是原创还是模仿,是“真·抽象”还是“伪·抽象”的时候,我们不妨略带幽默把那个从1919年就开始使用、并换了一茬又一茬艺术家竟然还在使用的“抽象表现主义”随便些扔到他们身上好了。那么100年后,还是在这样一个暮春,让我们以绘画的名义任性出发吧。

周洋明 《121205》 28x26cm 布面丙烯 2012

来源:墙报展览预告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