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16 23:37
西岸文化走廊
导言:十年,上海民营美术馆从无到有。十年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在十年中上海民营美术馆经历了多次发展与变迁,同时也让他们积累了更多经验和资源。在大量新的民营美术馆如春笋般涌现的同时,老牌民营美术馆又开始面临新一轮的挑战与竞争。而“新”“老”美术馆交替并存、互相寻找发展空间的新格局,也成为上海私立美术馆在当下独特的文化现象。
2012,上海民营美术馆的爆发
民营美术馆的建馆热潮最先在上海兴起。
2012年,喜玛拉雅美术馆与龙美术馆浦东馆,两座大型民营美术馆在上海落成,成为上海新的城市名片。与此同时,龙美术馆西岸馆、余德耀美术馆也于同年在徐汇滨江开建。此后,余德耀美术馆、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k11美术馆一个个庞然大物崛地而起,向社会推广艺术文化。
在这寸土寸金的国际大都市中,似乎昂贵的房价对于这些庞然大物并没有太大影响,美术馆面积均高达上万平米。如龙美术馆西岸馆建筑总面积约33000平方米,浦东馆建筑总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余德耀美术馆总面积达 9000 多平方米,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占地 4万平方米。这些美术馆大多聚集在上海浦东、世博园和徐汇滨江。此外还有一些美术馆如k11、上海嘉里中心等闹市商圈开辟了美术馆空间,将艺术完全与百姓的休闲娱乐融为一体。
据统计,早在2002年到2004年间,上海民营美术馆只有4家。2005年到2007年,新增8家美术馆,2010年增加至19家。截止2014年,上海市共有47家美术馆,民营美术馆有31家,超过了总数的三分之二。现在上海已然成为民营美术馆的重镇。
为什么近年在上海地区兴起如此多的美术馆?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王纯杰告诉记者:“一是上海拥有现代艺术的底蕴,从海派到新海派再到中国现代艺术在上海蓬勃发展,文化的积淀积累了一大批艺术家和热爱艺术的观众。第二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政府的支持推动作用。近年各种文化政策加快了艺术的发展。如徐汇滨江‘西岸文化走廊’、世博园后续利用都是由政府牵头进行的文化项目,其中也给予了很多奖励和优惠措施。”
2011年,在上海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开拓六大功能区,其中文化作为其中重要发展项目。六大功能区包括大虹桥、后世博、前滩、黄浦江两岸、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目前,上海主要民营美术馆分布于后世博、前滩、黄浦江两岸等地。“西岸文化走廊”正是位于黄埔江岸,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正位于此,绵延3.6公里包含亲水公共绿地和文化艺术空间,未来将成为上海瞩目的文化区。
十年,美术馆从1.0版到3.0版
事实上,民营美术馆概念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明圆美术馆馆长凌菲菲告诉记者当时的建馆情况:“2005年时,民营企业还不能创办美术馆,所以当时使用了‘艺术中心’即明圆文化艺术中心,直到2012年随着美术馆政策的开放,才正式更名为‘美术馆’。”同时,这也预示着民营美术馆可以真正在上海落地发展。
回想十年前,艺术人士常去看展的艺术空间寥寥无几,除了位于人民广场的上海美术馆之外,还有旁边的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 Shanghai),以及浦东证大大拇指广场的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官方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已经搬迁,双分为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而民营美术馆也同样出现美术馆群的现象。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位于上海喜玛拉雅中心的新馆于2012年正式投入使用,并设有上海证大当代艺术空间和证大朱家角艺术馆。
美术馆由一馆到馆群的出现,预示着美术馆的职能也在发生改变。
由于沪上民营美术馆时间仅短短十多年历史,无法比拟国外私立美术馆。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众多国外私立美术馆享誉全球,美术馆的发展也经历了多个阶段。
喜玛拉雅美术馆
喜玛拉雅美术馆王纯杰介绍到:“美术馆目前共分为三个版本。1.0版是最初级版本,以陈列国宝级艺术品为主的陈列馆。2.0版是以推广当下艺术流派、艺术潮流艺术家为主的美术馆。3.0版本是最新版本,美术馆成为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的公共教育平台:倡导全民艺术教育,是将艺术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并让大家主动参与艺术。国外美术馆展览都与公共教育结合在一起,他们凭借公共教育的项目才能拿到政府资助。”
目前,上海民营美术馆以1.0版和2.0版居多。在多年以前只有展览形式,“展览开幕即闭幕”常常成为业内人批判美术馆即陈列馆的怪象。随着美术馆的增加,各大美术馆开始注重美术馆公益性,展览、公益讲座和艺术活动一条龙式联合推广,以增加美术馆的社会影响力。
2010年前后,证大现代艺术馆正式更名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并迁址喜玛拉雅中心,新馆筹备期开始,王纯杰接任美术馆馆长一职,每年都组织大量的公教活动:“馆校合作”,举办国际公共艺术项目;将美术馆变为剧场,从展览出发以音乐、舞蹈、茶道等各种形式让观众获得全新艺术体验;连续四年推出“流动美术馆”项目,走进敬老院、学校、社区,超过20万人参与到艺术活动,分享艺术的乐趣。喜玛拉雅美术馆于2014年还举办了国内首届美术馆公共教育论坛,邀请来自学校、机构的专业人士近200人参与讨论,探讨美术馆如何通过公教担当社会责任。
此外,喜玛拉雅美术馆位于朱家角的分馆,成为艺术家驻留与创作的好去处。小桥流水,古街小巷给予艺术无数灵感,也吸引了莱纳普罗哈斯卡、玛格丽特等众多国际艺术家。
然而,美术馆从1.0版到3.0版还有很多路要走。国外美术馆除了承担艺术教育外,还有更大的教育——国民教育。
王纯杰向记者举例,法国卢浮宫的定位很明确,即人文教育。其三件镇馆之宝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蒙娜丽莎,分别是古罗马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品,这两个时期加上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收藏是其馆藏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三个时期都极具有人文主义精神。当你走进美术馆,整个馆内藏品和建筑风格都能感受到人文主义的教育。
“这才是美术馆大教育意义之所在。”王纯杰说。
软件才是起决定性作用
如此众多民营美术馆的出现,也涌现大量展览。上海几乎每天都有艺术展开幕,当代的、古代的、国际的,水墨类、油画类,各类艺术展数不胜数。
每个美术馆选择的展览也有所不同。如明圆美术馆(原明圆艺术中心)十年前建馆时的宗旨是,让艺术走入社区。因此明圆美术馆立足上海本土艺术,以水墨为主。由于当时上海美术馆场地非常少,上海美协、书协与明圆美术馆合作举办了很多展览。“我记得我们刚开馆的时候,大概60%的项目是跟刘海粟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美协、书协合作。”馆长凌菲菲回忆说。其合作的展览有“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曾在明圆艺术中心展出,作为美协的老牌展览如今已有十五年历史了。
明圆当代美术馆
明圆当代美术馆
十年间,当当代艺术成为市场的热门板块时,明圆美术馆一直默默支持着水墨艺术的发展。凌菲菲说:“当大家一窝蜂做油画时,我们始终在做水墨艺术,从海派水墨到当代水墨到实验性的水墨,还把上海与其他各个地区的水墨进行比较展出,水墨已经成为我们独特的品牌。”明圆美术馆每年都会推出一个水墨大展,“节点”、“锋向”一个个水墨展落地,从上海辐射全国推广出众多水墨艺术家。
如今当当代水墨重新受到市场关注的同时,凌菲菲也深感欣慰。但同时,她发现水墨艺术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同时也为了让艺术更贴近百姓,2014年创建明圆当代美术馆,该馆位于城区北部的大宁国际社区,由艺术家邱志杰和批评家高士明联合设计而成。占地面积达3500平米,是原复兴路老美术馆的六倍。其内部分上下两层,空间高达15米。“在这个馆里我们将会举办更多跨界展览,以演出为主导,让艺术形式更多样化,让百姓能更多参与到美术馆的活动中。”凌菲菲说。
而更具有国际气质的喜玛拉雅美术馆则努力打造“民间国际交流的平台”,“将代表当下艺术潮流最高成就,并且仍在继续创作的国际著名国内却少有人知晓的艺术家介绍到国内与中国艺术界对话交流”,这是王纯杰对于展览的定位之一。克雷格•马丁、肖恩•斯库利、托尼•克拉克、畏研吾等国际著名的雕塑家、建筑师、艺术家在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出,引起大量观众观展热,有的展览甚至应观众要求延长展期。
“但是展览的同质化现象仍然很严重。每一个美术馆都应该有其自己的气质,从展览、活动、收藏等构建出自己的气质。”而要做好这些并不容易。王纯杰指出美术馆的建设面临两个问题。
“一是管理团队问题。我们没有专业的美术馆人员,现在美术馆人员流动情况很严重。二是我们没有一个艺术项目可以引起世界的重视。没有世界级的展览,即使是我们的上海双年展影响力也不够。”
王纯杰说,经过十年发展,现在民营美术馆都拥有很好的建筑结构,但其中的内部“软件”没有跟上,“软件”才是起决定性作用。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郭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