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纪实摄影:《东北小粉坊》王永利摄影作品欣赏

2015-04-17 00:00

纪实摄影:《东北小粉坊》王永利摄影作品欣赏 摄影作品欣赏 摄影作品欣赏

hrblxw

欣赏国内外摄影佳作

作者:王永利,1958年出生在哈尔滨。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鸡西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鸡西市老年大学摄影教师。作品组照《兴凯湖渔工》在2014年中国摄影家协会和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幸福路”《首届全国职工摄影大赛中》获优秀奖。该作品在2014年平遥国际摄影节上参展。作品《城市印象》在黑龙江省第24届影展中获创意类铜奖。作品《牧鹿》2014年在第四届美丽富饶的黑龙江摄影大赛中获纪实类金奖。


作品欣赏:



这粉坊的老板姓张。“老张”大家都是这样的叫他,时间长了,大家都忘记了他的名字。


他家是一个普通的农户,坐落在城乡的结合部,日子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每天的辛苦劳作让他们的生活过得倒也安逸舒服。


十多年来,他们家经营着手工土豆粉条的生产。老张家生产的土豆粉条,在当地小有名气,很多的城里人会慕名而来,买一些土豆粉。到冬季时炖上一锅小鸡炖蘑菇,酸菜白肉,在这些菜中,唯一不能缺少的是粉条,质量高的粉条吃起来入口香滑,回味悠长。老张家的生产的土豆粉会让人吃着久久不忘。


每到秋天他们家会挂起牌子,收集土豆,这是生产土豆粉的唯一的原材料。


老张的手工作坊,生产的土豆粉条其工艺和制作过程是极其原始,估计大多数的手工作坊也都是这样的生产工艺。也许是简单原始的东西更能体现原滋原味。首先要将收来的土豆挑选清洗,并用粉碎机把挑选清洗过的土豆研磨成浆并将液体倒入大缸中,沉淀几天之后形成淀粉。其次,将淀粉从缸里掏出放在纱布上吊起来控水,使其淀粉在数小时的控水过程中,淀粉中的水的含量达到制作粉条的标准。再次,将控完水的淀粉送到高温挤压成型设备,进行挤压成型。最后,将挤压好的湿粉进行晾晒。


土豆粉条整个的制作过程没有加一点辅料,就是土豆的淀粉,这也许就是质量上乘的主要原因吧。在和老张聊天时,他说,由于城市化的建设,他家粉坊要动迁了,明年的这个时候在这地方将盖起高楼。他也想歇歇了,自从干上粉坊这个行业十多年,他和老伴没有休息过,这回他有时间了,准备带着老伴去云南玩上几天。


农家的大院里,堆放着收来的土豆以及悬挂着没有晾干的土豆粉。


这人是老张。老张既是小粉房的老板又是熟练的工人,还是设备的维修工,一个人兼便了所有企业的职务,就是不兼财务。


清洗工作尤为重要,这是保证粉条质量的第一个关口,所以老张每天都在认真的干着。


土豆被粉碎后,要放在大缸中进行沉淀,大约是两天时间,据说还要放一些什么东西,这样才能沉淀的更好~


设备总会有些小毛病,需要不断的修理。


这些大缸是用来沉淀土豆淀粉的,大缸是小粉房的主要设备之一。整个房间也就几十平米,遍地是水,潮湿。


老张要随时严格的检查控水包内淀粉的含水量,这是产品质量和淀粉出粉率的关键。


将沉淀好的土豆粉捞出,放在纱布包里进行悬挂控水,这是需要 掌握严格的时间的。


这些盆是接纱布包下面控出的水的,据说还要用。


每天都在不断的检查纱布包,并对已经沉淀好的淀粉被到挤压设备旁边。


工作中的老张。


每个纱布包都有几十公斤的重量,老张每天都是这样的来回的背着。


这是老张雇佣的女工,就是对挤压出来的粉条进行剪切和晾挂。


刚刚挤压出来的粉条是热乎的,已经熟了,可以直接食用。



工作人员拿起裁剪下来的土豆粉。


这就是最后的晾晒,老张希望每天都是好的天气。




来源:摄影作品欣赏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