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收藏:中国年轻新富的新玩具

2015-04-19 00:00

  艺术收藏:中国年轻新富的新玩具

  艺术收藏:中国年轻新富的新玩具

  4月7日,中国富豪刘益谦以近1.14亿港元(约合1471万美元)在香港拍得一只宋代瓷花瓶。去年4月,他以3600万美元的天价拍得一只明代鸡缸杯。他与妻子王薇在上海开有两家博物馆。52岁的他曾开过出租车,1990年代炒股起家。近年来,他屡次在佳士得、苏富比等国际拍卖行购得中国艺术品和文物,动辄百万、千万美元。

  在专家看来,天价竞拍也无足称奇。“当两位中国富豪参与竞拍,又都不肯让步,价格自然一路飙升,”科隆伦佩茨拍(Lempertz)拍卖行亚洲部经理范·普鲁森(Erwin van Pruissen)博士说道。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佳士得等拍卖行有意将起价压低以吸引买家,成交价远远高于预期也就屡见不鲜。

  美国价更高?

  今年3月,纽约佳士得拍卖安思远(Ellsworth)私人藏品,包括中国古典艺术品。其中第三、四场拍卖414件玉雕和铜器,成交额约2400万美元。相形之下,中国本土的嘉德拍卖行一次拍卖508件瓷器仅有125万美元进帐。

  有分析认为,美国拍卖价格高主要是拍卖品的品质高,特别是现代中国艺术更是如此。此外,买家在美国会赢得更高的知名度。与此同时,中国的反腐运动对艺术品拍卖也有抑制的影响。

  中国买家乐于竞拍中国艺术品,有些是出于文化收藏的兴趣,有些是作为投资。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中国负责人蔡金青向德国之声表示:“许多买家是成功的商人和投资人。此外也有一些客户来自画廊等艺术机构。”

  从兰博基尼到艺术收藏

  28岁的北京人林翰上了《外滩画报》,他说自己从前把钱用来买兰博基尼,如今艺术品成为生活的焦点。在父母的资助下,他在北京798艺术区开了自己的画廊。蔡金青也说,艺术品买家如今日益年轻化,“特别在西方、当代艺术领域”。范·普鲁森说,许多买家希望出名。

  中国艺术市场的未来也令人关注。范·普鲁森认为,30年前日本的情况有可鉴之处。“1980年代日本经济崛起,日本人收藏和回购艺术品。最初5年,市场上还有足够的日本艺术品。后来则有更多现代和西方的艺术品进入市场。”范·普鲁森认为,中国艺术市场也将有类似趋势。“我推荐部分买家投资日本艺术品,因为日本艺术品正再次兴起,且价格还较低。等到拍卖市场上中国艺术品稀缺的时候,与中国文化接近且品质较高的,就是日本艺术品。”

来源:中国艺术金融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