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湖北逾百件古玉重回新疆印证丝绸之路

2015-04-19 09:31

  中新社乌鲁木齐4月18日电 (记者 孙亭文)一块青玉质,荷叶形、叶心下垂的中国明代青玉荷叶洗;一块描金龙纹、双面篆文的清代宫廷“碧玉特磬”;一块缠枝花叶草、一龙穿行其间的白玉镂空龙纹牌饰……从湖北“重回”新疆的130件(组)中国明清玉器精品在乌鲁木齐展出,印证着“丝绸之路”的开端。

  “瑞玉呈祥—湖北省博物馆典藏明清玉器展”18日在此间举行,展览分礼仪典章用玉、文房用玉、陈设用玉、服饰佩玉四部,品种繁多,做工精致,显示出中国古代玉器发展达到的高峰阶段,更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明清时期玉器文化的影响和时代风貌。

  新疆博物馆负责人称,是次展览的很多玉器原料产自新疆南部的和田等地,它们历尽沧桑印证了新疆自古以来与内地的密切联系,阐释了中华文化一体多元的精神内涵。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先民就从昆仑山北坡和田一带向东西两翼延伸,把和田玉运送到中国内地及地中海沿岸的欧亚一带,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就是当今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前身——“玉石之路”。

  中国明清时期,随着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以随身佩饰、装饰性和生活性玉器增多,如玉牌饰、玉佩、玉簪、玉碗、玉盘、执壶、鼻烟壶等,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玉器文化的影响和时代风貌。

  此次展出的玉器是2001年湖北钟祥明代梁庄王墓出土的玉器、湖北省博物馆建馆之初由北京故宫调拨的清代宫廷玉器及部分收藏于民间的玉器珍品,该展览将持续到7月,民众可免费参观。

  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也称为软玉。一般来说新疆和田玉主要产地在西起喀什、中经和田、东至若羌县的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阿尔金山山脉。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岩玉和湖北绿松石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玉。(完)

来源:新浪收藏-翡翠玉石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