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陈琴的“山歌”开始中国山歌、渔歌、牧歌“众筹”(四)

童心 纸本设色 67cm×96cm 2014年

  发了南风转北风,

  喜鹊落在阴林中,

  打伞不如云遮日,

  打扇不如自来风,

  好戏不过打鼓工。

  唱歌不要好声音,

  全靠字眼咬得清,

  山歌没上铜板册,

  没上四书和五经,

  唱了山歌散精神。

  唱歌还要两三人,

  单人独马不能行,

  一只巴掌拍不响,

  一棵孤树不成林,

  还要众班助我声。

  爷爷的山歌一首接一首,但唱山歌的人越来越少。

  “我们所有的文化遗产——从唐诗宋词到民间剪纸和二人转——基本上都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今天,当我们的社会正以令人炫目的速度争先进入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社会的时候,我们民间艺术的处境正面临着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危险境地:每一分钟,就可能有一首民歌、一个乐种、一座古建永远地消失了。我曾把传统文化比喻为一张飘在一列高速飞驰的列车窗边的薄纸,只要一开窗,我们一把抓不住,它就会”刷“地一声飞得无影无踪,再也无法寻觅。”

  ——田青语,引自《山村山鼓山歌》序一“我们只有一个爷爷”

  现代舞、主持、设计、绘画以及陶瓷艺术,这些当下时尚而炫目的身份定位集于一身,怎么都和大山扯不到一块儿,可祖辈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山,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山歌把陈琴召唤了回去。孤身一人,住在五块钱一天的旅馆里,岁月寒暑,一首一首地搜集整理着爷爷们的山歌。这正是陈琴感动我们的原因,我们希望和她一起坚守。

  土地婆,土地婆,

  土地菩萨笑呵呵,

  我问神灵笑什么?

  我笑茶子万万萝,

  一年当得几年多。

  山歌好,山歌老,如风中落日,谁来和我们一起保护传承这来自大山的灵魂之歌呢?

  港边杨柳沿口栽,(呦)

  不觉春雨长起来,(呦)

  到山那来,

  树长还从兜下长,

  花开还从蒂下开,

  唱歌还要众班来吔,

  到山那来呀……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