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6-08 00:00
meishubao
美术报成立于1993年,是全国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美术专业类媒体,内容涵盖艺术资讯、美育、书法、拍卖等。美术报多次荣登中国品牌媒体百强排行榜,名列“专业报品牌十强”。2012年,组建了浙江美术传媒拍卖有限公司。新浪微博@美术报社
翟振辉 秋霜 公共艺术
上世纪40年代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的木心先生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诗《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一个飘着小雨的午后,来到了象山校区10号楼。这里正在举行2015年“山水相望”中国美术学院陶艺与工艺美术系毕业生作品展。泥与火的温度,融化在象山诗意的绿色山水中。已往看展多半走马观花,今次则不一样。慢慢去看,慢慢去品思,慢慢去体悟,连时间仿佛都变得慢了起来。
对陶艺的最初印象,源自电影《人鬼情未了》中的经典片段,剧中男女主人公相偎在陶炉前做陶器的场景,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陶泥之恋的浪漫憧憬。中国美术学院陶艺和工艺美术系的年轻学子们,怀揣着对陶泥创作的热爱,经过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实践,在这次毕业展上,带着他们对陶泥之灵的深切感悟,用最好的艺术语言,为我们创作出了一件又一件极富才思与情致的艺术佳品。
陶艺系研究生曲晶的毕业作品名叫《一丘一壑》,作品创作灵感源自她的家乡——小时候生活的大连的海滩。看上去简简单单的红泥和黑泥相拼合的器物,其实蕴含了作者独出心裁的创意和思考。看到作者的阐述我才知道,原来,制作这组陶器的泥土全部就取自象山的山顶和山脚。而象山校园,正是曲晶研究生3年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在这里,作者通过泥土的质料,巧妙地将小时候生活的故乡与现在正在读书的环境联系,一组作品就仿佛一个人的故事。而陶器表面由象山土烧造而自然形成的条理,又让人想起大海上贝壳的纹路。看着看着,仿佛听到了海风吹过的声音。
本科生程霄霄的毕业创作灵感取自火山喷发的意象,因此,她将自己的这组作品命名为《山火》。本来陶泥的器物是静态的,而经过火的锤炼,他们又变得坚韧,并且热情。面对这组作品,作者心中的阳光和温度,好像一下就开启了我们的心田。研究生翟振辉的作品名叫《望境》,他的陶艺作品让我大吃一惊。因为明明是陶器,但却有一种青铜器的质感。原来,看到他的阐述我也才明白,作者有意实验了一种新型混合材料来烧制陶泥,从而表现一种青铜的古拙。而这,正是出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和热爱。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曾经写道:“我们围成一圈,舞蹈,猜测;而秘密,坐在其中,通晓一切。”我想,每一件陶艺作品都仿佛一个动人的秘密吧。我在展厅里走着走着,陶泥清新的味道好像一直就在我的身边,雨还在下,日子好像也变得慢了起来。
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