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水印木刻勾勒出时代的痕迹

2015-06-08 11:09

顾志军的版画,构图和形式总是让人眼前一亮;张天星的作品,在学院派体系下不断探索与试验;庾武锋喜欢把光影作为她描述的趣味所在

从中国人发明的雕刻印刷术中演化出的水印木刻版画,是一种有趣的转化。与传统国画一样,水印木刻版画的最初工具也是笔和墨,但是当版画家拿起刀和木的时候,与笔墨迥异的新的艺术样式诞生了。

苏州有着中国传统版画的底蕴,其中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样式闻名中外。水印木刻版画在苏州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姑苏之秋”版画系列活动轰轰烈烈,在全国美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如今,苏州版画在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四代苏州版画家的潜心研究和磨砺锤炼后,形成了一个有时代特征和明显地域风貌印记的承上启下的“版画群体”,为中国版画发展史添上浓重的一笔。

苏州的版画有着怎样的特点?为何版画家们如此热爱这样一门艺术?今后又该如何发展创新?本期,听苏州三位版画家谈苏州版画的传承与创新。

顾志军:创新有助于扩展传统版画的发展空间

在传统与现代的观念碰撞中找灵感

从小就喜欢画画的顾志军,1979年进入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工作,随老艺人学习雕版技法。这让他真正体会到苏州传统版画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引领他走上了追求版画艺术之路。

1992年,顾志军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做职业画家,实现自身的梦想。“这是我追求艺术至今最重要最大胆的做法”。1995年,他放弃了小有成就的事业和安稳的生活,只身北上,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助教研修班学习,期间接触了许多新的观念,在传统与现代不同观念碰撞的学习环境中,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这一年,催生我更多,更新,更具备生命力的观点和灵感冒出来,成了我创作理念与风格转变的临界。”

顾志军的结业作品《谈古论今》充分体现了他观念的转变。作品在构图上、表现的概念上都实现了自我突破。“我利用现代的符号元素——箭头,而箭头里面又是传统的符号元素——江南仕女、阁楼,让传统与现代同时交织在画面上。”顾志军说,我们从小接受传统文化可能比较多一点,包括家庭社会价值观等。在那几年里,社会一下子,从四面八方发展起来,我们怎么去消化这突如其来的变化?那时整个文化环境发生了突出变化,在碰撞时产生的不平衡,我们又该如何面对与自处?而他想要用这个作品,表达出突然之间两个冲突文化的碰撞。“古”代表已经习惯的东西,而“今”代表陌生的新事物。画面有两个箭头,表现冲击的象征。

传承和创新让传统文化重现生机

在顾志军看来,传承和创新的目的在于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重现生机,发挥出教人礼义廉耻、陶冶情操、醒人警世的作用,而不是仅仅作为装饰品、告诉我们过去的事情。

桃花坞传统年画作为苏州文化中一颗璀璨的珍珠,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骄傲。到了20世纪初,传统版画业由于现代印刷工业的发展而逐渐衰弱,现代版画创作逐渐兴起,其缘起是以鲁迅先生在1931年创办的“木刻讲习会”为标志,兴起了“新兴木刻运动”,成为当时中国文艺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仍然是中国版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不论是桃花坞传统木版年画,新兴木刻运动中的现代版画,还是当代创作版画,从题材上看,都以现实生活为主要蓝本进行创作;从目的上看,都是以促进文化、思想传播为己任,满足大众的需求,宣扬正能量,并且都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内涵特征。”顾志军认为,没有创新,传统文化无法发挥出这样的作用。所不同的是,从创作主体看,桃花坞传统版画是以作坊为单位,各司其职进行商业性质的创作,而现代创作版画是以艺术家个人为单位进行的自由原创;从创作形式,手法来看,桃花坞传统版画是使用传统雕版技术、水印木刻技法进行的以线描造型为基础的创作;而现代创作型版画是传统与现代技法、东西方法结合的多元化为表现手段的创作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东西需要重新审视,而不是一味地传承。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