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明年”黄汉明个展

2015-06-08 14:35

  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

  2015-06-11~2015-08-09

  展览城市:

  北京

  展览地址: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介绍:

  新加坡艺术家黄汉明通过对粤剧舞台现代化进程、科幻电影历史以及经典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研究和转化,展现其对“时间”议题的深入探讨。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于2015年6月11日推出艺术家黄汉明(1971年生于新加坡)的个展“黄汉明:明年”。展览由两件全新作品组成:在作品 《中国科幻戏曲的舞台布景设计》 中,艺术家把UCCA的甬道改造成舞台,将中外电影史中太空舱的空间结构与中国传统宇宙观的美学融合;同时,黄汉明以重新演绎、拍摄经典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方式,呈现全新录像作品《明年》。《明年》在UCCA的展出为该影像的全球首映,展览“黄汉明:明年”则是艺术家在北京的首次个展。通过不同的媒介,两件新作在延续黄汉明旧作中诸多线索的同时,突出表现其对“时间”议题的深入探讨。

  在装置作品《中国科幻戏曲的舞台布景设计》中,黄汉明将甬道展场封闭起来,借鉴了剧场舞台立体布景的搭景方式,层层树立十余块木板。木板上的图像分为“太空舱”和“云端”两部分,中间镂空,观众可穿过这些人工景致,直达甬道尽头——一片不断旋转的圆形平板,上面鲜亮的色彩令人目眩。黄汉明设置的情景看似叙事连贯:观众走出太空舱,从而步入云朵之间;而事实上,作品包含两个错位的部分:云彩的纹样吸取了中国传统戏曲舞台的风格、抽象、明亮,与充满“未来”感、写实、昏暗的太空舱形成对比;不同的图像代表了多重的文化背景和时间维度,分别呈现了他近期对粤剧舞台现代化进程和中外科幻电影的研究成果。观众的视野先接触到象征未来的科幻布景,随后才走进历经历史沿革的云朵纹样之中,也不禁会对线性的、连续的、量化的时间观产生质疑。

  在《明年》中,黄汉明一人分饰男女多角,重新 演绎 阿兰•罗伯格里耶编剧、阿伦•雷乃导演的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片段。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住在奢华酒店中的女性邂逅一名陌生男子,他对她说他们在一年前的马里昂巴德会见过,那时他们已经相爱,并约定在此重逢、私奔;男子执拗的态度和口中的誓言让女子从莞尔一笑,到矢口否认,最终突然让步,与这位男子出走。影片的一大特色即是,通过剪辑和安排,将人的意识运动用影像语言表述。镜头时间随着思想活动的节奏——有时重复,有时倒退,有时纠缠不休,有时一片空白——而拍摄,现实、回忆、幻想不断交织、切换和闪回,既不遵循客观世界的轻重缓急和先后顺序,也不符合蒙太奇的叙事规律 。原作中女主角失忆,她的世界并没有思维的延绵,线性时间——链接着暗昧不明的“去年”之当下——毫无意义。黄汉明偏爱寻找戏剧化的电影故事题材进行翻拍,并一人饰演多角,在拍摄过程中体会主角强烈的内心情感。而《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将电影对客观世界的再现转换为对主观世界的再现,一方面让作为表演者的黄汉明的情绪更易于直接和外化地展示;另一方面,观众在凝视另一个主观世界时,仿佛在对视某种镜像,从而观看到自己的意识处理内在时间的方式。

  黄汉明之前大多数“翻拍”作品均取材与驻留所在地相关的艺术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自始至终没有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艺术家选择了上海的马里昂巴咖啡馆作为拍摄背景。以法国电影命名的上海咖啡馆,本身即暗示着当今文化上的时间差被抹平的普遍现象。作为一名常年生活在柏林的新加坡艺术家,文化上的身份一直是黄汉明作品中被经常讨论的问题。而电影这一媒介由于其“国际化”、传播广泛的特征,常被艺术家用以影射当下民族文化身份混乱、趋同的现状。而在《明年》中,电影的这一功能被让渡给了曾遭受殖民的“洋气”都市上海的马里昂巴咖啡馆。影像语言与意识结构的匹配特性从而被着重描绘。本展为UCCA个展系列“不明时区三部曲”第一部。

  关于展览

  “黄汉明:明年”由UCCA顾问策展人刘秀仪和助理策展人刁卓共同策划。展览相关讲座、工作坊等活动由 刘秀仪、黄汉明 与公共项目部共同策划。特别鸣谢新媒体艺术制作伙伴CP和网庭影音机构,以及本展览独家音响设备赞助GENELEC(真力)。本展览画册由后浪出版公司提供赞助。展览于 6月11 日开幕,将持续到8月9日。本展览画册由后浪出版公司出版。

  关于“不明时区三部曲”

  “不明时区三部曲”包括三位亚洲艺术家的个展:新加坡艺术家黄汉明的 “黄汉明: 明年”、泰国艺术家寇拉克里∙阿让诺度才的“ 2012-2555,2556,2557”、韩国艺术家梁慧圭。三位均活跃于国际艺术界,作品曾在多家著名艺术机构展出。西方主导的国际艺术圈中,亚洲艺术家的集合,往往意味后殖民语境下身份议题的探索。“不明时区三部曲”并不回避参展艺术家在艺术 实践中展现的身份张力,但也 并非旨在测绘地缘政治差异。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和媒介地貌渐渐因全球化资本辗压而变得同质化,地理上的“非场所”——诸如超市、机场那些脱离了特定历史、身份和语境,只供人们通过和消费的场所——与日俱增。虽然文化差异仍未完全消失而无缝过度到平滑的文化空间,但文化的(尤其流行文化和大众娱乐中)“非地点”不断出现,使符号交换更为顺畅,文化和地域的版图上的沟壑被侵蚀。全球资本的涌流里,时间的版图也被卷进同质化的过程,而且来得更彻底。现在的时间是艺术理论学者克拉瑞提出的“24/7”全天候资本生产状态”,日与夜、作与息的边界完全消失, 世界无休止地运作,它的无眠变成当下社会的征兆,没有休眠的间歇,非线性的时间永不“流逝”,而更像一团黏滞的半流体。资讯科技的发达让经验、知觉和记忆大面积共时同步成为可能,时间和空间的世纪距离消融,主体性的差异变得抽象、稀薄,无间地运行的资讯科技将主体暴露在网络和媒体上,主体随时可以被抽调和观看、被手机和电脑屏幕隔离和割裂,被无休世界的共时性链接。

  “不明时区三部曲”中艺术家的作品,取材自生活中庸常之物 ,黄汉明翻拍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寇拉克里•阿让诺度才以现代衣柜都有的牛仔布作为艺术实践的物质起点;梁慧圭作品中大量使用生活用品,看似普同的物质底下,潜伏着破碎的、独特的、错置的时间 性:黄汉明新作对“未来”这个概念的考古学;寇拉克里•阿让诺度才以其作品的总体艺术的形式所带来情绪强度,探索以感官经验为基础的内在时间;梁慧圭近期艺术实践参照索利莱维特的作品,基本几何形状通过百叶窗装置延展、重复,静态的作品被赋予时空上的连续性这些艺术实践中难以被日常的时分秒系统编制的时间性,像平行宇宙一样成为无法被量化、线性时间归类的碎片化时区。

  关于艺术家

  黄汉明现工作、生活于柏林,1995年获新加坡南洋美专纯美术(中国艺术)学士学位,199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斯莱德艺术学院纯艺术硕士(纯艺术媒体)。重要个展包括:“我中我”(资生堂画廊,东京,2013);“黄汉明:制造唐人街”(REDCAT,洛杉矶,2012);“人物假面”(Performa 11现场表演双年展,多媒体博物馆,纽约,2011);“一世模仿”(新加坡国家馆,第五十三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2009)。

  重要群展包括:“第8届亚太艺术三年展”(昆士兰美术馆,布里斯班,2015);“法斯宾德——现在”(马丁葛罗比乌斯博物馆,柏林,2015);上海双年展“社会工厂”(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4);“亚洲的离岸岛屿”(Spring工作室/ Para Site艺术空间,香港,2014);“艺术无限”(巴塞尔艺博会,巴塞尔,2014);里昂双年展:“在这其间……突然,然后”(里昂,2013);利物浦双年展(利物浦,2012);新加坡双年展(新加坡,2011);光州双年展(光州,2012);悉尼双年展(鹦鹉岛,悉尼,2010)。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UCCA)

  UCCA是一座服务于公众,独立的公益性艺术机构,位于北京798艺术区核心地带,由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夫妇创建,于2007年11月正式开馆。UCCA与中国本土及国际范围内的知名和新锐艺术家广泛合作,举办学术性的展览及丰富的公共项目,致力于持续性地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为每年到访的近百万参观者呈现最前瞻的艺术和文化。

来源:雅昌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