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为什么星座会日益流行

2015-06-09 00:00

为什么星座会日益流行 原创 Lens杂志 Lens杂志

Lensmagazine

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传播平台。旗下出品杂志(Lens杂志)、内容定制、文化项目(展览、沙龙等)、数字媒体、图书、创意产品等。

星座越来越成为社交场合中必不可少的谈资,为什么如此?



其实,不论任何时代,人最关心的事既不是星座,也不是血型,而是“自己”。了解自我的强烈内在需要,使得性格测试流行,催生了星座学、血型学、笔迹学、占星术以及算命。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知道对方的血型是A型,就说“你看到神经迟钝的人就会感到有些不耐”或是“你是个在很多问题上一丝不苟的人”,被描述者十有八九会觉得对自己的描述准确,这其实就是著名的“巴纳姆效应”在作祟。半个多世纪以前,心理学家巴纳姆·福勒通过实验证明,人们倾向于认为一些空泛的、笼统的描述特别符合自己,即使这些描述是随机选取的。星座、血型、笔迹学之类的伪科学都利用了这种认知偏差。它们给出的预测推论都是大而化之的,使得人们很容易接受这样的陈述。而实际上,一个人的人格像一座小径分叉的花园,有多个向度,或者说得更极端一点——它接近于一团雾,远非胆汁质多血质或者九型人格、四种性格色彩就能概括的。但为了简化,为了迅速了解别人,我们总是习惯将人分类,找出共同特质,而分类的方法既有心理测试,也有星座、血型。人出生时候的星座位置、天宫星象,对于一个人施加的影响其实微乎其微,之所以不同月份的人性格有所不同,有种解释是不同月份的气候决定了母子之间肌肤相亲的程度,而亲子之间的抚触对于子代的性格形成无疑非常重要。


性格与星座实际上并无必然联系,星座学更多的是一种群体性文化幻觉。但一旦此人被潜移默化强加了星座的概念,性格反倒会被星座理论影响。因为他会逐渐有意无意地把这些行为描述或性格特征投射到自我行为中,严重的甚至将性格缺陷合理化。

星座已成为泡妞学的必修课。也有人开始利用星座去了解痴迷星座的人,此时的星座学无疑成了一把好用的钥匙。星座之所以流行,也凸显了一个悲哀的事实——时间和耐心都已变成奢侈品,我们只能靠星座了解彼此。

文章选自2012年8月6日出版的Lens杂志(微信号:Lensmagazine)

那么在你看来,星座为什么如此流行呢?请在评论里告诉我们……


编辑整理:古肩




本篇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Lens杂志”,合作及转载请与“Lens杂志”微信后台联系,或发邮件至newmedia@lensmagazine.com.cn
Lens长期寻觅靠谱的编辑、记者,同时,新媒体和出版、平面和产品设计、视频、商务合作等业务都提供实习岗位,并有转正机会。简历和作品请发送至:editor@lensmagazine.com.cn









《花朵与我》由Lens出品

京东、亚马逊、当当、天猫、淘宝网

全国机场中信书店和各大城市书店均有销售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京东购买

回复“”,查看往期关于花的推送


更多信息请戳

内容介绍购买渠道



来源:Lens杂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