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6-17 11:47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6月30日,“苏比拉克中国巡回大展”将在贵州省博物馆新馆展出。展览将通过三部分回顾苏比拉克在1949年至2009年间的119件题材涵盖雕塑、素描、版画和油画的艺术作品,向观众立体、形象地展示了苏比拉克的艺术生涯及其个人风格形成的过程。展览持续至2015年8月30日。这是继3月在天津展出后苏比拉克中国巡回大展的第二站,之后还将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
关于约瑟夫・马力亚・苏比拉克
Josep Maria Subirachs 约瑟夫・马力亚・苏比拉克(1927年3月11日 – 2014年4月7日)是20世纪下半叶西班牙前卫雕塑的开拓先锋,他被认为是欧洲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雕塑家,也是继毕加索、达利、高迪和米罗之后20世纪西班牙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给我们留下的只有1000多件艺术品,比起毕加索约6万件作品,达利3万件来说,实在“少”得可怜,可他却让自己与“世界遗产”融为一体。他弘扬了自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的文化意识,用自己独有的风格完成了高迪巴塞罗那“圣家族大教堂”的群雕,为众多的奥运会举办地创作了标志性纪念物,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艺术。
哲学家们有个基本的口径,那就是“Simplest is the best”(越简单越精炼)。苏比拉克大师的作品,无论是人还是物,都只是简单的几根直线条和圆线条。在达利画室里长大的Christian Branducci先生(苏比拉克艺术品鉴定专家,摩纳哥艺术基金会创建人)是这样描述苏比拉克先生的:“他的每幅作品都有深刻的哲学含义,那就是一个事物两个对立面的和谐统一:黑与白,阴与阳,圆与方,天与地,生命与死亡,历史与今天,古典与当代…… 充满了人类的智慧与哲理。而这一切,他都只以极为简单的线条完成。其中却能让你体味无穷。”
部分展出作品:
克劳迪娅 1949 青铜 100×35×20cm
苏比拉克23岁时就创作了“克劳迪娅”,克劳迪娅是托马斯•曼名著“神奇的山峰”—书中的人物。这个雕塑已经显示出雕塑家的熟练技巧和天赋,并展露出他自己的风格。
斜倚的女人 1953 青铜 25×60×22cm
自1953年,苏比拉克开始摒弃“地中海风格”的审美情趣,更多转向“表现主义”风格。尽管他塑造的是仰卧的雕像,但他延长了躯体比例,并突显出曲线来带的动感。
欧罗巴 1953 青铜 35×30×22cm
苏比拉克雕塑这个扭动、痛苦的身躯,摒弃了地中海风格的悠闲宁静、华丽柔和的曲线。取而代之的是以动态的平面所塑造的呈现出紧张状态的“欧罗巴”身躯。
瑟琳 1955 青铜 102×37×32cm
这是苏比拉克暂居比利时期间创作的作品之一。那段时间,他全力投入表现主义的美学创作。“表现主义”介于具象和抽象艺术之间,可使艺术家以形体元素,并以近乎几何的形态来表现人体。
摩西 1955 青铜 83×31×49cm
此作品表现坐姿“摩西”正在写戒律。这也是苏比拉克表现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是以垂直轴为核心的一种非对称的结构。雕塑的纹理是艺术家在后期对作品表面进行的处理。
伊卡洛斯 1955 青铜 21.5×60×15cm
伊卡洛斯这尊雕塑突显了现实主义元素的剥离。这是尊跌落下来的蜡翼人伊卡洛斯雕像,仍保持显著的活力节奏。雕塑家倾向于给这个作品以自由形态,使其或朝一个方向或朝两个方向伸展开。
古巴比伦的通天塔 1955 青铜 77×47×38cm
苏比拉克的此件雕塑不难看出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塔”的构成主义的结构影子。这是一个高耸的雕塑结构,结构中的中空部分与实线部分同等重要。
命运女神 1956 青铜 41×34×20cm
这组雕塑的三个人像分别象征延生、生命与死亡。左侧的延生女神,膝上放着线轴,一条细线从线轴抻出,穿过生命女神的双手,至右侧的死亡女神出拽断。象征死亡女神的雕像采用了一个虚空造型,表现死亡的特定含义。
水平插件第二号 1962 彩色木头与玄武岩 40×53×25cm
这是苏比拉克“楔形时期”的奇特雕塑。通常,垂直件被插入在水平块中。而这件雕塑将横的矩形嵌入金字塔形,后者为其设定了一个垂直维度。不仅如此,像艺术家常常表现的那样,此作品还呈现出不同煤材、颜色与纹理之间的反差对比。
凝视(米拉达女士) 1967 青铜 29.5×46×12.5cm
女士的面庞轮廓线绵延伸展,转换成横向的装饰线条。这是苏比拉克非常典型的艺术表现手法。
圣母玛利亚 1970 青铜 150×30.5×22cm
圣母玛利亚雕像与雕塑家在莱昂市的“卡米诺圣母圣殿”外立面的大型群雕之表现主义风格类似。最具特色的是恰如其分的拉伸延长,以及垂直纵力的姿势。
列奥纳多•达芬奇 1975 青铜 63×49.5×27cm
这件作品以达芬奇凹面肖像来表达对大师的敬意。这个凹面肖像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是大师的额头,下部分是大师的面部和胡须。大师的额头形状宛如一个圆屋顶,这个元素在雕塑家的几件作品中反复出现,是古典精神的象征。
骑士 1977 青铜 131×86×39cm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苏比拉克进入新具象现实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他通过采用凹凸形式来表现哲学的辩证主题。依照这种表现形式,他回归到古老的文化,并重新诠释骑士主题。
内在—形式 1982 洞石 70×105×18cm
将人体轮廓线延展、转化为线条,苏比拉克借此想表明,形式是思想和内容相结合的产物。塑模线条从一粗糙的石块中央生成并延至两侧,形成两个相对的男性和女性躯干,仿佛处于张力状态。
墨西哥1968年奥运会 1968-1996 青铜 37×42×15cm
苏比拉克在为墨西哥1968年奥运会创作大型公共雕塑的28年之后,有奖这座塔曾经创作的最大型的公共雕塑之一,以青铜铸造成小型版。雕塑的结构一样,都是由两座金字塔形成纵向交叉、彼此相对的造型,夹举一横向长方形造型。
向伦勃朗致意 1974 墨纸本 66×50cm
这幅画的风景被分为两部分:天空和大地。在天空飘浮着包头巾,这个灵感来自伦勃朗为欧玆斯国王所绘的肖像,象征人类醒悟到生命超越死亡达致无限境界。画作底部描绘的大地深凹处,则象征死亡。
基础 1999 墨纸本 39×70cm
这幅素描中的构图源于苏比拉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创造、已在多个作品中出现的结构。两座金字塔底部相对叠加,喻示生命和死亡的对峙理念。塔尖朝向天空的金字塔,象征生命;塔尖朝向地球中心的金字塔象征死亡。
奥菲利亚 1988 墨纸本 131×86×39cm
这幅素描是基于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的油画“奥菲利亚”(1851-52年)创作的。苏比拉克将“拉斐尔前派”的作品完美地融入其个人的象征世界中。女性的身体是裸露的,并从正面可以看到,平躺在水面上的姿态衬托出此幅素描的垂直维度。两幅画的风景部分完全不同。就本幅作品而言,奥菲利亚浮在平静的湖面中间,可看到月亮清楚的倒影。满月的下面显现出头盖骨,这是苏布拉克的几幅作品中都出现的死亡象征。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吴建荣/整编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