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胸有境界格自高

  自魏晋六朝以来,山水画历经各朝代的发展,时至今日早已成为一个表现自然与人类精神,追求天人合一的一朵艺术奇葩,并且以旺盛的生命力不断的在延伸中丰富着它的内涵,并以其独特的表现自然之意象语境成为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在这个有序的生命繁衍与延续发展过成中,历朝历代的山水画家们无疑功不可没,他们用手中的画笔在讴歌自然的同时,也通过山水画作品传达了时代所赋予的民族精神。齐宏伟就是这样一位在深厚的传统积淀中汲取营养并不断从中有所妙悟的画家。自古评论画作虽方法有异,然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画家及其画作,均不出谢赫六法之藩篱,六法之首为气韵生动,气韵者即为画作所展示的山川之气,也是创作者本身之韵格体现,此即为人们常说的画如其人。观齐宏伟的作品,大者丈余然不失细节,小者尺幅而有百丈之势,其用笔圆厚,用墨颇合宾翁七墨之理,虽笔墨出于传统程式,然不失时代气息。山水语言的树石云水等元素虽为画家表现的物象的主体,但皴法实为山水画之生命本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皴法也就没有了符合文脉要求的山水画,因为皴法不仅仅是表现山之质感,更是一种蕴涵了传统文化精神的格式语言,纵观历代山水大家之成就,无不于山水皴法上立于画坛并影响深远,虽然古人已有折带、披麻、解索……等程式化的笔墨表现语言总结,但现当代仍是大家辈出,及近者亦有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龙瑞等山水大家出现,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对皴法的研究是要求每一位山水画家必须以个人的解读方式去重新构建笔墨秩序及其形式的关系。齐宏伟对此颇有自得,他在传统皴法的基础上,参以陆俨少之笔触,然又有别于陆俨少的墨意,笔墨灵动而不失厚重,山石云水在松散中见奇绝,于浑厚中见性灵。余观当今参陆俨少法无出其右者。在山水画解读中,我们不仅要品味山水意象所传递出的水墨清音和气韵生动的图谱画卷,还应从中看到创作者的匠心及其笔墨组织的内在逻辑和创作状态,从齐宏伟的笔墨语言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了山川结构的内涵,还能读出他的情绪品性以及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书画同源是中国画艺术特有的审美理念,现实中不同的观念对“书画同源”有着不同的理解,同源的本质是因为共同的工具材料所形成的书写性特质相同,而并不是许多人所盲目信口言及的书法基础,我们从齐宏伟的笔墨运用可以看到挥洒的笔意和笔墨元素搭建的空间意象,可以看到他以书写性的线条和“三远法”来经营出的画面中自然的秩序,而这一切的形式元素都是源自于他要“以形媚道”和“畅神娱性”的目的。南朝宗炳提出了“澄怀味象”的体道观,其内涵是要求画家面对自然时,对“道”的观照和个人的心灵精神要达到和谐统一,而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对物象的外在探究上,正因为此唐人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才有了其对画家实际的指导意义,而对山水画家来说写生无疑是外师造化的重要手段,齐宏伟深知写生对深化理解自然的重要意义,因此他把写生和临摹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看待,他把临摹与写生看作是中国画学习与创作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正因为他对山水画这种独特而深刻的认识,才使得他在山水画的世界中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现在齐宏伟在从事山水画创作的同时还有针对性的研习花鸟画和书法,以期从中挖掘自己的笔墨表现语言和丰富皴法的表现空间,同时他还从事着中国画的教学工作,他在不断用各种形式力图完善自身修为的同时,也把人格精神通过他手中的画笔注入到艺术形象的线条和色块之中,并努力追求着中国画的新的境界。正如王国维所言:“有境界则自有名句,自成高格。”齐宏伟有他自己的境界,更有属于他自己的高格。

作者:毕冠良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