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梅月堂的思念——梅月情怀

  父辈分家,两位叔叔相继搬出去住,老院子留给了父亲。我随父母住上房,哥嫂他们住厦屋。老上房五间,很宽敞,也极简陋。两头有两部炕,我独自占一部,但四面徒壁,只有睡人的炕头的上方稍用椽子蓬一下,盖上破席子,防止土块儿和灰尘直接掉下来砸伤人,或迷人眼睛。

  我很满足,虽然屋子里除去炕头以外,别无它物,可我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将废旧报纸铺在地面画画、练字,再也不怕妨碍别人而受到责备和白眼。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有月光的夜晚,我走出屋外,在月光的清辉与宁静中,烦恼与杂念顿时烟消云散,记忆与思索的闸门会被迅速打开,我与贤者的对话,立马顺利进行。“学而不思则罔”。我爱思索,读过的书都要经过反复思考,甚至举一反三。学习写字也是这样,我觉得反复临帖的效果,并不如将帖读熟、背下来、烂熟于心后的仿写的效果。

  我喜爱梅花,很想在门前植梅,就把这个愿望告诉父亲。父亲说,老宅的地基属于老大,作为老二的我,以后是要搬出去另住的。再者,目前的农用家什、柴草堆满了犄角旮旯,挂果多年的梨树、苹果树占了大半院落,其他的地方是经常晾晒东西的,没有栽梅花的地方。

  我结婚那年不满20岁,还在上学。没有经济来源,一切从简,与其他人家一样,用泥水重新刷过的炕头铺上了新芦席。新房里唯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新添了我自己画在有光纸上的四条屏——喜鹊探梅,旁边还贴上我自己书写的对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虽没有经过装裱,可也增添的喜气不少,亲友赞叹,妻子欣赏,都夸我的画画得好,毛笔字写得好。

  结婚半年后,我从学校回家当了农民。白天拼命干活,晚上学习文化、练习写字画画到深夜。有时上山砍柴,沉甸甸的担子上了肩,我就一口气挑回家,为的是多一点时间来作画、练字。

  有一次,我与妻子坐在院子里赏月,妻子开玩笑地说,搞艺术的人都有斋名,何某人是否也该有个斋号了吧!于是我马上回答:梅月堂。妻子想了想,笑着说:“对呀,屋里的墙上有盛开着的梅花,院子的上空挂着月亮,梅月俱全,叫梅月堂再好不过了。”我的想法得到了妻子的肯定。

  其实,“梅月堂”这三个字,在我的脑海里已经存储了很长时间。别说我对月亮的喜好与生俱来,就是后来阅读古典诗词,每当读到像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豪饮,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洒脱等等洋溢着古典韵味的绚丽词句时,我就有一份不可言状的赏心与悦目。而今,我和妻子在融融的月光下相拥而坐,既享受着月光赐予人间的似水柔情,又在对未来的幻想与期盼中陶醉。月亮散发着平淡与从容的光辉,书写着淡然与隽美的内涵。我想,人也应该像月亮那样的从容淡定,光辉柔和,不刺伤别人。我的斋号中有“月”字,是不错的选择。

  从小时候起,我就喜爱各种美丽的花,常常把它们画在纸上。在我喜爱的花中,苏轼笔下的“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的兰花;周敦颐赞颂的“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的荷花;郑思肖描写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寒菊,以及那庄重热烈、舒展奔放的玫瑰花,那妖娆多姿、国色天香的牡丹花等,我都曾画过。但我最喜爱的还是那不畏冰袭雪侵,昂首怒放的梅花。

  外公当年也喜爱梅花,他在对我进行文化启蒙的时候,就一边教我背诵着关于梅花的诗词,一边夸赞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由于外公的引导,梅花的品格、精神,早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不与百花争时光,不和群芳斗艳丽,不学轻薄的桃花随波逐流——梅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总是给人以启迪。梅花把美留给了洁白无瑕的冰天雪地,它的斗争精神和奉献精神历来被人传诵。我爱梅花,以梅花为题材的画我画过多次,画了几副“喜鹊探梅”的四条屏。我喜欢吟咏关于表现梅花主题的古诗词,特别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更是我托物喻人、自怜自叹的咏辞。

  古人咏梅的诗句,比如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也记不清到底写过多少次,在多少人的家里都有悬挂;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也是我常选的书写内容。不是因为这些诗句,我耳熟能详,读起来上口,写起来上手,而是因为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谦虚乐观的高洁气质,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梅月堂院里种的腊梅树,是堂兄帮我找来的。没过几年就枝繁叶茂,从每年十一月中旬开花,直到次年的三月左右。花朵疏疏朗朗,布满了各个枝条。那杯状的小花,有五个瓣,花色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似玉雕,妩媚而脱俗。那些乍绽的潇洒自如,如婀娜多姿的仙女,别有韵致:那些含苞待放的,则娇羞欲语,脉脉含情。

  遗憾的是,我家的梅花树冬天不落叶,为了看花,就必须将干枯的叶片摘下来。我曾讨教于人,一说是树根下的水分过多了,一说是西古山冬天的温度偏高,还说是我家的院墙高了点,挡住了西北风,是偏暖所致。孰是孰非,至今还没有个定论。

作者:何伯群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