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崔建军到英德观音岩调研历史文物摩崖石刻保护工作时强调,摩崖石刻是清远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瑰宝,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摩崖石刻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争取将摩崖石刻上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天,崔建军边观赏石刻,边询问守岩工作人员释如慧平时如何保护石刻。
释如慧介绍,目前观音岩计有63方摩崖石刻,44方保存尚好,石刻大部分属于清代作品,最早的可追溯到北宋时期。其中较为珍贵的是第二层洞口清代“平南王”所留的《平南王勒石记》,“目前主要是规范游客的行为和清理燕子、蝙蝠等留下的排泄物等”。
“清远是历史文物大市,特别是北江航道一带,历史上是文化航道,孕育了丰富的北江文化,留下不少宝贵的文物。其中以摩崖石刻为代表。”崔建军强调,对于摩崖石刻,一是要保护和修缮好,二是要将摩崖石刻作为文化产品合理利用起来,使其“复活”。
“目前,清远已和国家文化局就清远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达成合作意向,并争取将摩崖石刻由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崔建军透露,为了更好地发扬摩崖石刻文化,下一步还将每年组织业内专家召开摩崖石刻研讨会,将摩崖石刻进行产品化再生产。
链接
摩崖石刻是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它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成为历史文化的一种独特载体。据悉,英德的摩崖石刻主要分布在英城和英西一带,多集中成群,尤其以南山、碧落洞、观音岩为最。据英德市博物馆调查统计,英德现有摩崖石刻近400方,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岩位于英城北郊北江河的峭壁上,是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溶洞,高22米,洞深125米,经人为加工成三层楼阁状,其洞口上方刻着“北江名胜”四字,据称为革命将领莫雄所题
来源:搜藏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