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4-26 12:09
著名雕塑家王培波
【说明】昨晚夜半惊闻王培波兄骤逝于旅途之中,一时难以置信!经核不误。一早醒来,已是悼声满天, 令人扼腕
其实我与培波交往不多,只觉他为人温婉、随和敬业、做事认真。讲话时多面带微笑,小声低语且不强勉他人。去过他的工作室两三回,一切陈设井然有序,各种雕塑工具按大小整齐挂于壁上,案上铺毡设墨,闲时以书法自娱。前年初在深圳,他突发心痛,恰逢我身上装有硝酸甘油,即令其含于口中,立时化险。归京后,培波复犯多次,终于做了心脏支架。自此,不再吸烟。2013年3月,吾向某刊介绍可发培波兄的抽象雕塑若干,并撰小文一篇。正为此,他接我又往他工作室小坐后,遂成此文。现斯人已逝,遂将以下短文翻出,算作是对他的一个悼念!
陈云岗识于2016.4.26
自然之形 心灵之声——王培波雕塑作品简述
抽象雕塑往往是看着简单,但做起来却是不容易。因为它没有可辨识的具体的形象依据,如人物、动物等等,所以,它不存在所谓像不像的问题。它只有是否好看,而这“好看”中又有着符合审美规律的形式法则,以及这背后所隐藏着的思想、理念、观念与精神。
花期荼迷 不锈钢 h50cm 2006
初夏甜梦 青铜 h50cm 2012
空谷烟霞 不锈钢 h55cm 2003
漫步云端 不锈钢 h50cm 2006
所以,对于中国的雕塑家来说,做一件人物的雕塑作品并不难,而正是做一些抽象形态的雕塑却是一种挑战。毕竟,从专业的学习惯性来看,更好地驾驭抽象形态的语言元素的能力及功力,正是科班出身者所缺失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培波先生则是当今中国雕塑家中勇于挑战的一位。他孜孜以求地坚持着,一直在抽象雕艺术的创作中,做出了数量可观,质量上乘的成绩。令人赞佩!
王培波在当年的中央工艺美院时期,学的即是具有装饰倾向的雕塑方法。它在专业定位、造型训练、处理手法、概括提炼造型元素等方面,自然是与传统写实手法的雕塑形态的学习诉求是大有区别的。
变形,是装饰的重要前提。这必然需要放弃雕塑家对所塑对象的过度依赖与追索。而从对象自生属性中提炼出经自己重新组织出的新形式是每一个从事装饰雕塑创作者的重要基本功之一。
星移斗转 不锈钢 h2m 2012
随风飘洒 不锈钢 h55cm 2008
翩若惊鸿 青铜 h50cm2012
混沌初开- 青铜 h80cm 2009
但王培波并没有停留在将对象装饰化的层面上,而是继续从此处为切入点,直追将抽象元素极致化的目标,并力求建立起自己的一个造形园地,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心灵的轨迹。这是一个寂寞的旅程。
首先,王培波认真地研究、考察过西方许多当代城市雕塑,其中尤其是以抽象形态雕塑为主的作品。他曾奔波于欧洲多国的大街小巷中,追溯着西方当代艺术的潮流与发生地上大师们的足迹,在那里了解西方当代艺术以降的各流派作品产生的背景与潮流,感受着彼时彼刻的先贤们的创作路径,以专业的虔敬之心,与这些作品对话,并籍此荡涤自己的心灵。他决意,将在抽象雕塑领域拓展出一分自己的空间。
令人惊讶的是,他凭借着韧性与耐心,硬是完全掌握了使用3D软件制作雕塑模型的技术,并且持之以恒地沉浸其中,乐此不彼地徜徉期间,将自己对形体、空间、韵律、结构,以及统领这些环节的审美观念,使之形象化、造型化。这既是一种痴迷,也是一种信念。
雨后鸢尾 不锈钢 h40cm 2008
周而复始 不锈钢 h120cm 2012
云霞翠轩 不锈钢 h50cm 2010
云雨风化 h60cm 不锈钢 2010
培波在寻找自己的语言依托时,应该说并非是无的放矢地凭空而造,而是立足于从自然中摄取元素,从自身的感受中捕捉隐形的造型。他的抽象作品大致分为两类。一个是架上的纯粹的个人作品;另一个是在自己的个人创作基础上,考虑了建筑空间及环境因素的城市雕塑。在他的架上的作品中,他大多是从植物的枝叶,花蕾,花蕊,藤蔓,以及动物的冠羽,尾翼,毛发等原形中寻找基因。当然,也有将自己对自然山水风光,雷霆雨电的感受作为元素,然后使用结构的手法,让这些元素们聚合起来,形成一个充满意味的造型来。而来自不同的自然之物身上的不同属性的因素,在他这里也自然生成为结构与视觉形象迥异的作品,或迅疾,或舒缓,或优美,或雄壮,尤如一个宏大交响乐中的不同乐章,各自抒发着不同的声韵。
培波的城雕,虽然有着他架上雕塑的语言系统,但在与空间的共筑方面,则见出他对造型与空间的关注度,明显有了更好的侧重。
城雕的灵魂即是与环境及空间的有机结合。而抽象形态的城市雕塑更是一种与空间共建美感的铁律原则。培波的城雕作品,一般也是两种张力与造型。一种是内敛式的;一种是发散式的。在他内敛的作品中,他会将作品处理得外缘圆弧,并作多层次的韵律重复,以增强语言的力度。但作品内部则多透出间隙来,使其影像的轮廓与空间变得多样而丰富。但在他的发散式的城市雕塑作品中,则会充分地考量线条集合所形成的辐射力以及空间张力。他驾驭着一些简单的形式元素,构建着他对空间予以“干涉”的雄心。造型高大,结构复杂,空间交错,如此,形成了极具冲击力的视觉焦点。
纵观王培波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不是简单地为抽象而抽象,而是真诚地挚爱着抽象!他是大自然的挚爱着,也是对自然之美的发现者。同时更是以自己心灵将自然中美的因素进行放大的创造者。
2013.3.20于北京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陈云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