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记录片《海上丝绸之路》 开创观察“一带一路”新视角

2016-05-04 09:49

当下国内热议的“一带一路”有了新的观察视角——通过人的经历来讲述国家关系。

日前,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在京召开研讨会。该片通过个人奋斗的故事,讲述沿线各国人民的经贸、文化往来。总制片人唐俊介绍:“片子的骨架是政策性的,血肉则是50个反映不同肤色种群的普通民众的故事。”

导演张伟在会上介绍,《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第一部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纪录片。该片将于5月份在上海、广东、福建等卫视播出。《海上丝绸之路》共分为7集,每集50分钟,从2014年开始拍摄至今有两年的时间,拍摄了20多个国家。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繁荣于唐宋,是连接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2013年,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的演讲中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构想,而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正是以此为背景进行拍摄的。”张伟说。

“纪录片中有很多中国人在外面奋斗的故事,也有外国人在中国怎么生活、怎么创业的故事。”张伟在会上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义乌有一位伊朗商人娶了中国老婆,原本在伊朗生活的他,与太太两人一起来到义乌创业,不仅自己做生意做得很好,而且成为当地的名人。在当地的司法局,他充当贸易的调解员,调解各国的贸易纠纷。

张伟指出,《海上丝绸之路》正是通过这些故事,讲述沿线各国人民的经贸、文化往来。

研讨会上,主办方播放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集《穿越海陆》,摄制组从“东方第一港”的泉州出发,来到印度卡里卡特的丝绸街,再走到肯尼亚的“中国大屋”,从航运、贸易、金融、科技、文化、移民等多个角度,在回溯历史的同时,展现当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成就。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峰认为,当下国内讨论“一带一路”的三种方式主要是政府、学者以及企业与个人三个方面,而《海上丝绸之路》这部纪录片则创造出了观察“一带一路”的第四种视角——通过人的经历来讲述国家关系。

“这样的纪录片不仅要给中国人看,还要给外国人看,这个很重要。”值得一提的是,朱峰建议根据现有的素材,再重新调整一下剧本顺序,做成长约4集、用英文配音的“一带一路”宣传片,向世界来展示“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

来源:凤凰网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