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5-06 00:00
本报北京讯 疏园 艺术展览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独立的思考价值与学术意义,也日渐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一项研究课题。它涵盖了文本、图像、视觉、社会、文化等要素,并与中国近代以来的艺术发展历程、公众审美趋向、社会思想变迁等产生复杂而深刻的联系。立足于这一学术基点,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于日前举办了“展览与20世纪中国美术”主题学术论坛。
该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张鹏整体策划,并邀请青年艺术史学者、重要美术机构策展人围绕论坛主题自拟专题,以艺术展览为研讨本体,立意展览思想与策展实务,并深入探究展览与20世纪中国美术的多元联系。该论坛共分为5次专题讲座和单元交流,讲座包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张鹏的“从雅集到展览——中国美术展览的现代历程与结构特质”,北京画院美术馆策展人薛良的“走进大匠之门——从齐白石主题陈列展览谈起”,中国美术馆馆员魏祥奇的“从珂勒惠支到鲁迅——用展览勾勒20世纪中国美术的思想变革”,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执行总监马学东的“当代艺术展览的海外传播和市场建构”和清华大学博士后、策展人王晓松的“策展——翻译?还是创意?”等。他们或在20世纪美术史格局中梳理中国艺术展览的历史脉络,或深度解析近期重要展览个案的思想蕴涵,或结合个人策展鲜活案例恳谈策展实务与体验,或分析展览与当代艺术市场的密切关系等等。既有学院学者的真知灼见,亦有业界精英的传经颂道。论坛期间,首都师范大学的艺术市场、美术史论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积极参与了专题讲座和单元交流,另有来自清华大学、中央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河北省文化厅、湖南省博物馆等单位的青年学者、研究生以及部分社会公众旁听了论坛。大家都表示通过聆听讲座和学术交流,开启了思考空间,增广了研究视野,对该论坛系列活动给予了充分认可和好评。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书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