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5-30 10:34
《书法导报》副总编黄俊俭是我认识的书家中少有的执着者,他对书法躬身求索、思深察远的追求精神令我佩服。每谈及书法,他都有说不完的话题,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无论是坚守传统或锐意创变,他总能侃侃而谈,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不时闪现,尤其是对书学的认识启迪心智,发人深省。他说:“书学之理,始于技而终于道,源于功夫而成于个性,会写容易写好难,升华到艺术境界更难。因此,汉字书写靠思想启迪,靠学养滋润。”
黄俊俭不仅如是说,而且如是做,他的书学实践很好地印证了他的书学思想。
黄俊俭喜欢书法是打小就有的。颜真卿的《多宝塔》、《勤礼碑》和《麻姑仙坛记》使他打下了扎实的楷书底子,书写的笔力逐步增强,对书法的认识也日益加深,立志追随书法的愿望也时常敲打着他的心房。2004年,他进入《书法导报》当编辑,实现了以媒体为桥梁继续探索书法真谛的梦想。《书法导报》是眼下书坛颇具影响的书法专业纸媒,以信息量大、视点丰富、思想深刻、善于开掘敏感话题而著称,深受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青睐。黄俊俭编作品,审稿子,出点子,提建议,充分发挥了骨干作用。他利用编辑的特殊岗位,穿梭于全国各地,参加不同形式的展览活动,出席各类书法理论研讨会,拜访名人名家,关注书坛不断变幻的发展态势,跟踪报道来龙去脉,解答书法爱好者的疑虑,传播书坛“正能量”。同时,他通过广泛接触当代名家,从中感悟汉字书写的内在驱动力,体验汉字书写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方向,引领自己的书学实践。他先后出版了《书法访谈录》和《军旅书家访谈录》,以开阔的视野和独特的视角,选择书坛较有影响力的书写名家,深刻剖析书学理路,探讨书法的传统价值、当代意义和艺术规律,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借鉴。
黄俊俭喜爱读书。现代的、西方的、东方的,凡是能够找到的艺术理论和美学书籍,他都如饥似渴地学习。他从古代哲人的思想中领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哲学智慧,从历代书法家的只言片语中感悟汉字书写的奇思妙想,从古代残碑断简和草纸绢帛中推断古代的书写风格和审美意识,从古代文人的笔墨情趣中品味汉字书写的审美意蕴和价值归宿,从贡布里希和阿恩海姆的理性思索中了解视知觉艺术的科学规律,从宗白华和李泽厚的美学思想中感知书法的特殊魅力和艺术价值。他撰写的《龙门二十品等魏体精华与当代魏体书法创作》等文章,受到专家称赞。
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明末书法家张瑞图的研究上。在他眼里,张瑞图在“钟王”之外独辟路径, “圆处悉作方势,有折无转(梁巘语)”,其创新求变精神是当代汉字书写升华为艺术的重要思想资源。黄俊俭从张瑞图存世的墨迹入手,深入探寻张瑞图汉字书写的艺术成因。他奔走于书店,求助于亲朋好友,流连于通信网络之间,凡是有张瑞图的蛛丝马迹,哪怕是残损破碎的一张纸片都不放过,从墨迹到文献,占有了大量资料。他着眼于张瑞图丰富的人生际遇、墨迹的个性风格和用笔特点,记笔记,理思路,正着手写作一部张瑞图的专著。
思想理论上的成熟,必然渗透到书学实践中去,激活他的临帖和创作。首先是精研细读,探明张瑞图笔法的来龙去脉。张瑞图用笔坚韧有力,直入平出,侧露兼用,转折处迅速翻折,纵横自如,并不是天生的。张瑞图时代,“二王”书法仍然是正脉,张瑞图不可能没有学过王羲之,他早期临摹的草书《杜甫渼陂行诗卷》就流露着王羲之的用笔信息。黄俊俭通过比对发现,张瑞图的尖锋直入横出,就源于王羲之尖锋入笔后迅即变为侧锋或中锋,通过明确的提按,显现点画的横向张力。黄俊俭学过颜真卿,颜体字用笔出自王羲之,当然明白个中究竟,对如何上手张瑞图,做到了心中有数。
其次是躬身践行,深刻体验张瑞图的用笔特点。张瑞图的凌厉横翻,是由笔锋的摆动和折反造成的。如何从颜真卿的用笔过渡到张瑞图的用笔,最根本的还是个实践问题。为此黄俊俭用了好几年时间,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临摹张瑞图的重要法帖。长期的临摹,反复的体验,黄俊俭熟练掌握了张瑞图的书写特点,一方面,他兼收并蓄张瑞图的折笔、钝笔、尖笔,以及中锋和侧锋互用的特点,注重大翻大折、多方位转笔和落笔起倒的用笔方法;另一方面,他突出收紧字的中宫,照顾到向外的横向张力。同时,章法取张瑞图宽行距、窄字距的布局特点,营造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空间感。
第三是融会贯通,着眼于呈现心灵深处的微妙感觉,写出个性和风格。掌握了张瑞图的用笔方法,并不能照搬照套,必须融会贯通,化为己用,抒发心灵深处的微妙变化。这是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汉字书写也不例外。黄俊俭深谙其中道理,他在追求个性书写风格时,注重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将摆动与提按融合起来。二是将方折与圆转交叉进行。三是将横向张力与纵向拉力穿插使用。黄俊俭的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近几年,他应邀在马来西亚、南宁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受到同道的高度评价。
黄俊俭的书法取得了突出成绩,个性风格初现雏形,但他深深懂得汉字书写的特殊规律,更清楚汉字书写异于常人,非完全依靠技巧因素,关键是想人之不能想,达人之不能达。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它需要学养滋润,阅历烘烤,见识衬托,时间考验。黄俊俭是个聪明理性的人,他十分珍惜自己特殊的工作岗位,坚信理论与实践并行,执着于日常书写和研究,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和追求!
来源:华夏收藏网-名家动态 作者:吴正前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