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故宫收藏的木雕什么样

2017-06-13 16:43

  郑春辉《清明上河图》

  十几米长的香樟木上,正反两面分别雕刻着两岸故宫收藏的《清明上河图》。木雕大师郑春辉和八名徒弟花了四年多的时间来雕刻,光是雕刻的人物就超过2000个,还有大量的车辆、船只、店铺、民房。整个作品繁而不杂,层次分明,体现出雕刻者的精湛技艺。

  透过街边酒肆的窗户,连里面正在把酒言欢的食客亦刻画得活灵活现。且不说人物丰富的神态,光是那一根根缆绳就已令人叹为观止。最初以为缆绳是真的绳子,凑近方知是木头雕琢而成。绳子如此之细,想来是单独雕刻好再拼装在桅杆上的吧。谁知竟又错了,那些粗细如牙签、看起来十分柔软、似乎可随风摇曳的绳子,竟然是在整根木头上直接雕出来的!

  郑春辉《清明上河图》

  作为莆田木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郑春辉并未满足于传统创作,而是大胆地将山水画引进木雕创作,并用沉香来雕刻。沉香成分特殊,雕刻起来比一般木材困难许多,考验雕刻者的技术与经验;而特殊的形成过程,使沉香呈现出的形状往往是表面凹凸不平,轮廓也不规则,因而对创作者的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思考,郑春辉发现沉香无规律的外形特征恰恰与中国山水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块长40厘米、宽18厘米的沉香,外形完全没有规则,表面充满层层叠叠的纹理和空洞。如果用传统雕刻的眼光,或许这就是块废料,至少也要大刀阔斧地改造一番。郑春辉却巧妙地将“缺陷”构思成滔滔江水和江边的悬崖峭壁,只在三分之一处雕了一叶小舟。霎时间,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扑面而来,《大赤壁》这件作品也由此诞生。

  人们常说郑春辉的木雕作品是一幅山水画,而我在他的山水间听到了一首吟唱乡愁乡情的田园牧歌。小船、拱桥、茅屋、竹林是郑春辉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元素,而这都是故乡的影子。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作为一个农民家庭中的长子,童年的他早早地就担起了生活的重担,放牧、砍柴、挑水、种地……与一般农村娃不同的是,他喜欢在劳作一天之后望月,在与明月的互相凝视中,他似乎获得了某种灵犀。成年后,已经成为木雕名家的郑春辉,把童年的歌,少年的梦,都刻进了自己的作品中。这件沉香木雕《家园》,带着他浓得化不开的乡愁,被永久收藏进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乡愁已化作血液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无时无处地流露出来,正如他自己所说:“现在身居高楼林立的城市,常常有‘问明日家在何方’的感慨。山水田园就是我心中的一方净土。”

  (光明日报公众号 1.12 李韵)

来源:凤凰艺术-艺术家 作者:李韵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