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黄宾虹(1865-1955) 秋江行舟
设色纸本 镜片 戊子 1948年作
题识:明画吴门派之干澡枯硬,华亭派之琐碎凄迷于笔墨均未刚柔得中。至启祯间,学者上追北宋,逴跞今古,非娄东虞山所能梦到。斠玄先生以为然否?戊子八十五叟,宾虹。
钤印:黄宾虹
说明:上款人斠玄为陈中凡(1888-1982),字斠玄,号觉元。中国古典文学家,红学家
40×28.5cm。
由题款可知,是黄宾虹八十五岁时所作,此时正处于其绘画风格从清逸疏朗向浑厚华滋过渡时期。《秋江行舟》中树木朦胧苍翠,山石深秀意远,屋宇相叠有致,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气象。几丛小树,几重山石,几间屋舍,一叶扁舟徐徐划过江野,这种以情写景的艺术处理手法,使得山水画中散发出大自然无限的活力。
画面构思平中见奇,近取其质,远取其势,不落寻常蹊径,笔墨枯润相间,有虚有实,繁而不乱。前景三两棵古木,姿态奇绝,树干参差错落有致,茅舍掩映其间,树冠划破中景的江水,与上幅相连。山石用笔灵动,以墨点出,使山有骨架,有血肉,如君子肃然独立。技法上,以斑驳凝练的墨线勾勒山石树木的形质,再用湿笔晕染;尤其是着色,已从渍墨法发展到渍色画法。色渍漫溢、流彩飞扬,使色墨浑然一体,加上那几笔淡墨勾勒而成的远山,以渍色铺垫,具有一种超越视觉的美感。
黄宾虹(1865-1955) 松荫读书
设色纸本 立轴
题识:高松络石根,寂寞坐江濆。为爱清阴好,常携冰雪文。洪若。
钤印:黄宾公
出版:《中缘居藏中国书画选》P196,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年12月
109.5×31.5cm
此画是宾老成熟时期的作品,风格儒雅,书卷气息浓郁。画中山石嶙峋,草木繁盛,意境清妍秀润,构图平中取奇,笔墨枯润、虚实相间,充分体现出宾虹大师“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的艺术风格。
在这幅《松荫读书》中,景物既有大自然的真实之趣,又有典型传统笔墨技法的浑厚意境。构图简洁,山川奇峭、草木华滋,笔墨千变万化,用笔藏头护尾,无起止之迹,圆中寓方,方中含圆,转折交待分明,笔气贯通,墨法浑然,黄宾虹所提及的“内美”正是透过这别具匠心的墨法表现出来。
黄宾虹(1865-1955)青山雅会
设色纸本 立轴 癸未 1943年作
题识:阴霾初解送和风,郊甸宵惊起蛰龙。向晓万花齐破竹,不堪零乱又残红。癸未,黄宾虹。
钤印:予向、黄宾虹、竹北移
来源:中国嘉德2009年春拍0863号拍品。
出版:《近现代书画精品集》(二)P61,西泠印社出版,2012年11月
76×35cm
宾翁造型不拘成法,随意点染,岚气鼓荡,山溪的空间转换浑然天成,皴法不拘成法,勾勒逸笔草草,苍松挺拔,雅会的好友们盘坐对侃,远山迷蒙苍浑。这种意境来源于黄宾虹对于用笔的独特见地,他以“平、圆、留、重、变”五字概括之。正如黄宾虹说:“吾尝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作画。凡画山,不必真似山,凡画水,不必真似水,欲其察而可识,视而可见也,故吾以六法指事之法行之”。
出版物
来源:2017-06-12上海嘉禾拍卖上海嘉禾拍卖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