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千年樟木王,雕出世界最长立体清明上河图

2017-06-14 09:20

郑春辉

郑春辉 |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1968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一个普通的水泥匠之家。少时家贫,17岁时开始学习木雕,从寺庙建筑、木器起步,主要师从莆田、泉州两地的老木雕艺人。1993年,开始自己的独立创作,尤以山水题材见长。

2

2009年,郑春辉得知江西有一株千年樟树遭雷击后枯死,留下巨大的樟木木料。当见到这根长14米、最大直径达3.5米、重约30吨的千年”樟木王”时,他十分兴奋。几经周折,郑春辉终于买下这块梦寐以求的木料,并租用了一辆20多米长的挂车,将木料从江西运到莆田。

郑春辉雕刻的宋版《清明上河图》

3

郑春辉雕刻的宋版《清明上河图》

4

一棵树有两个空间,郑春辉想到了用《清明上河图》作为雕刻题材。《清明上河图》有宋代版本和清宫画院版,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把两个版本的《清明上河图》合在一棵树上创作,寓意两岸同根。

郑春辉雕刻的宋版《清明上河图》局部图

6

6

郑春辉雕刻的清版《清明上河图》局部图

7

在对《清明上河图》进行创作时,布局是最难的一项工作。清明上河图原作长528.7厘米长、宽25.2厘米。把整幅图都放进来的话 等于是长度放大了两倍,而高度放大了有七倍,郑春辉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构思,用来进行空间的调整。

8

9

10

12

郑春辉带着八个徒弟用了四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作雕刻。作品采用镂空雕、透雕、浮雕和莆田精微透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创作。正面再现宋朝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画面中人物,景物惟妙惟肖,立体感强,层次分明,雕工精致。作品背面以浮雕为主要手法雕刻展现清朝时期江南一带的景色,涵括山川、城墙、街巷、桥梁、房屋和店铺等,可谓包罗万象。这件木雕作品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最长的木雕”。郑春辉将这类集各种工艺的作品称之为“大千世界”

13

凹凸的块面、起伏的轮廓、丰富的脉络使沉香成为了雕刻山水的绝佳载体。在中国木雕历史上,以山水为题材,独立存在又独具审美价值的作品比较少见,把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理念、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蕴与形体丰富的沉香结合在一起再创造是郑春辉主要探索创作的方向!

14

15

中国画讲究笔墨情趣,是用墨色浓淡和线条体现。在木雕上郑春辉则是用削凿修磨,使用刻刀的力度强弱来完成。在雕刻时,依物象形是最重要的,构思要依形取势,尽量保留沉香的天然形态。其中的细节,如水车、木桥等景物,郑春辉要用最小只有0.2毫米的针刀来完成,这样在虚实之间,犹如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留白,给观赏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郑春辉将这类作品称之为“方寸桃源”。

16

对将来的作品,郑春辉希望能够具备一种哲学趣味,不再强调精雕细刻,而是通过创作手法和表达的形式,传递一种田园诗歌的人生态度。郑春辉把这份愿景称为“云天之外”。

郑春辉作品

醉翁亭记

17

桃源行

18

千里江山

19

郑春辉很容易知足,斗室一间,工具数把,可以安心雕刻足矣;郑春辉也很贪心,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在逼真细腻之上更具韵味,具有传世价值。在知足与贪心之间,传统被延续并发展。或许,正是历代无数匠人的这种态度,推动了传统木雕技艺的不断推陈出新。

来源:凤凰艺术-收藏投资 作者:手功派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