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身在”Espace文化艺术空间的Cowboys

2018-05-14 11:14

  路易威登北京Espace文化艺术空间外景

  2018年5月10日,在展出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等作品之后,路易威登北京 Espace 文化艺术空间迎来第三个特展,致敬美国艺术家理查德?•?普林斯 (Richard Prince),展示艺术家知名的 Cowboys 系列作品。

  展览现场

  谁是理查德?•?普林斯 (Richard Prince)?

  理查德?•?普林斯为 20世纪 50年代成长起来的美国艺术家中的一员,时值大众媒体(电视、电影、杂志)全面兴起。 70年代后期,他与辛迪•谢尔曼 (Cindy Sherman)、谢莉•莱文 (Sherrie Levine) 和芭芭拉•克鲁格 (Barbara Kruger) 一起作为挪用艺术的主要倡导者而登上国际舞台。他对美国流行文化的象征和宣传机制进行了解构。1977年,他的创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开始对广告图片进行重新拍摄和挪用。他将文本和品牌标志剪切出来,给照片再上框,并营造出模糊效果和浓郁色彩。他的作品主要以系列的形式出现,主角大多是模特、牛仔和机车女郎。其中最著名的系列之一即为挪用万宝路香烟广告形象的 Cowboys 系列。

  无题(牛仔) Untitled(Cowboy) 1994 Richard Prince

  经典的“万宝路男士”形象

  从 20世纪 50年代开始,万宝路的广告中经常出现牛仔骑马越过美国西部广袤蛮荒地带的景象。此身着牛仔服、皮衣皮裤、靴子、手持马刺,头戴宽边帽的形象迅速风靡。他们几乎都是白人,英俊潇洒,饱经风霜,身体强健。他们既是榜样,也是男性魅力象征,无论男女都为其倾倒。到了上世纪 60年代中期,“万宝路男士”的名号广为人知,其缔造者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公司因此在广告中摒弃与香烟的直接关联性,转而巧妙地以牛仔形象征服吸烟者,也部分成就了“万宝路之国”的传奇西部形象。

  忧郁牛仔(The Blue Cowboys) 1999 Richard Prince

  8幅作品亮相路易威登北京 Espace空间

  在路易威登基金会“墙外”项目的构架下,路易威登北京 Espace 文化艺术空间邀请您鉴赏普林斯的 Cowboys 系列的经典之作,包括:无题(牛仔)(Untitled (Cowboy) (1994)、山上的牛仔 (Mountain Cowboys) (1998-89) 和忧郁牛仔 (The Blue Cowboys) (1999)。展出的八幅作品,每一幅都代表普林斯职业生涯中声名鹊起的重要时刻。普林斯运用“重摄”手法,把牛仔变成了具有象征性的复杂载体,表达对当时那神秘且重大历史时期的怀旧之情,并蓄意以“陈词滥调”的手法重塑经典。

  山上的牛仔 (Mountain Cowboy) (1998-99) Richard Prince

  关于艺术家

  理查德?•?普林斯(1949年出生于美国巴拿马运河区)从 20世纪 70年代晚期开始,从大众传媒、广告和娱乐作品中“挪用”图片,从而重新定义著作权、所有权与整体氛围。他运用对于艺术创作之复杂转换过程的理解,发展出独特且具标识性的创作方式,在模仿他人的同时又毫无疑问地树立了个人标签。他贪婪地收藏、敏锐地记录着美国的亚文化和地方风土及其对于构建美国身份的影响,他以主流幽默的方式深入探究种族主义、性别歧视、精神疾病;牛仔、飞车族、定制座驾和名流的神秘状态,低俗小说和软色情若即若离的诱惑,由此创作出非比寻常的形象,如令人觊觎垂涎的“护士”画作。他的作品主要以系列形式出现,可以说最著名的便是创作于 1980年代的 Cowboys 系列,取材自香烟广告中著名的“万宝路男士”形象。

  忧郁牛仔 (The Blue Cowboys) (1999) Richard Prince

  关于路易威登基金会

  路易威登基金会致力于将当代艺术及艺术家带入大众视野,并展示这些艺术家在 20世纪的创作灵感之源。基金会的藏品及旗下展览活动旨在帮助更广阔的群体了解艺术。由建筑师弗兰克 •盖里 (Frank Gehry) 设计的大楼本身即表达了基金会的艺术主张,同时也是 21世纪建筑风格的杰出代表。自 2014年 10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基金会平均每年接待超过 100万来自法国以及世界各地的访客。”现代艺术经典──史楚金个人收藏系列”展览 (2016年 10月至 2017年 3月) 在 6个月的展期里达到创纪录的 120万观展人数,一举奠定了基金会在艺术界的国际性声誉。

  山上的牛仔 (Mountain Cowboy) (1998-99) Richard Prince

  创立之初,路易威登基金会即宣布将在巴黎本部或与其它基金会、博物馆等公共及私人机构合作发起国际性活动。此外,基金会还在设立于慕尼黑、北京、东京与威尼斯的文化艺术空间中组织策划“墙外”项目,专门展出基金会的藏品。这些展览活动均免费对公众开放,其艺术项目通过特定的文化交流活动进行推广。

来源:凤凰网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