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姓名:莫付努
院校:四川美术学院
专业:版画系
作品名称:曲径牧归
版画 168×72cm 纸质版画 创作年代 2018
作品故事:《童年趣事》系列中环境的关系总是蕴含着对立与统一,而将人的介入有含义的环境往往可以在这二者之间调和出微妙和深意的新的味道。环境中的人物、植物或是动物物其本身介于静或是不动的状态,也有可说是追求天人合一的意义。而人和动物融入了整个环境,也许在心得某个角落,总有一份孤独,静静地安放在那里,如一株雪莲花,静静地开花,默默地凋零。 艺术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品中的人就是我自己,在森林的某个角落,总有一处孤独,静静的呆在那里,或独钓,或凝思,或牛背生读书,平平谈谈,静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惊不扰。有的时候很想打破,便企图热闹的千扰,然而越是想拥抱,越会衍生依恋和不舍,反而是更大的不适。“静”与“净”都藏在每一刀一划之中,内蕴悠远,从容优雅,唤起笔者内心精神的共鸣。作品中的松树象征着人的品格,铮铮傲骨,并作用与观者的内心,最终启发我们对文人画的重新审视。文人画是通过毛笔直接把心灵感受表达出来,而笔者则以刀代笔将笔者对儿时生活、生命、大自然的感受在木版上表达出来。我觉得艺术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画本身,更重要的是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我更希望表达我这个年纪的人们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与人文关怀,这便是我创作的初衷。就像陶渊明说的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品名称:松林清趣
版画 168×72cm 纸质版画 创作年代 2018
作品故事:《童年趣事》系列中环境的关系总是蕴含着对立与统一,而将人的介入有含义的环境往往可以在这二者之间调和出微妙和深意的新的味道。环境中的人物、植物或是动物物其本身介于静或是不动的状态,也有可说是追求天人合一的意义。而人和动物融入了整个环境,也许在心得某个角落,总有一份孤独,静静地安放在那里,如一株雪莲花,静静地开花,默默地凋零。 艺术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品中的人就是我自己,在森林的某个角落,总有一处孤独,静静的呆在那里,或独钓,或凝思,或牛背生读书,平平谈谈,静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惊不扰。有的时候很想打破,便企图热闹的千扰,然而越是想拥抱,越会衍生依恋和不舍,反而是更大的不适。“静”与“净”都藏在每一刀一划之中,内蕴悠远,从容优雅,唤起笔者内心精神的共鸣。作品中的松树象征着人的品格,铮铮傲骨,并作用与观者的内心,最终启发我们对文人画的重新审视。文人画是通过毛笔直接把心灵感受表达出来,而笔者则以刀代笔将笔者对儿时生活、生命、大自然的感受在木版上表达出来。我觉得艺术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画本身,更重要的是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我更希望表达我这个年纪的人们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与人文关怀,这便是我创作的初衷。就像陶渊明说的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品名称:松山诗意
版画 168×72cm 纸质版画 创作年代 2018
作品故事:《童年趣事》系列中环境的关系总是蕴含着对立与统一,而将人的介入有含义的环境往往可以在这二者之间调和出微妙和深意的新的味道。环境中的人物、植物或是动物物其本身介于静或是不动的状态,也有可说是追求天人合一的意义。而人和动物融入了整个环境,也许在心得某个角落,总有一份孤独,静静地安放在那里,如一株雪莲花,静静地开花,默默地凋零。 艺术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品中的人就是我自己,在森林的某个角落,总有一处孤独,静静的呆在那里,或独钓,或凝思,或牛背生读书,平平谈谈,静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惊不扰。有的时候很想打破,便企图热闹的千扰,然而越是想拥抱,越会衍生依恋和不舍,反而是更大的不适。“静”与“净”都藏在每一刀一划之中,内蕴悠远,从容优雅,唤起笔者内心精神的共鸣。作品中的松树象征着人的品格,铮铮傲骨,并作用与观者的内心,最终启发我们对文人画的重新审视。文人画是通过毛笔直接把心灵感受表达出来,而笔者则以刀代笔将笔者对儿时生活、生命、大自然的感受在木版上表达出来。我觉得艺术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画本身,更重要的是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我更希望表达我这个年纪的人们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与人文关怀,这便是我创作的初衷。就像陶渊明说的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品名称:松荫研读
版画 168×72cm 纸质版画 创作年代 2018
作品故事:《童年趣事》系列中环境的关系总是蕴含着对立与统一,而将人的介入有含义的环境往往可以在这二者之间调和出微妙和深意的新的味道。环境中的人物、植物或是动物物其本身介于静或是不动的状态,也有可说是追求天人合一的意义。而人和动物融入了整个环境,也许在心得某个角落,总有一份孤独,静静地安放在那里,如一株雪莲花,静静地开花,默默地凋零。 艺术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品中的人就是我自己,在森林的某个角落,总有一处孤独,静静的呆在那里,或独钓,或凝思,或牛背生读书,平平谈谈,静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惊不扰。有的时候很想打破,便企图热闹的千扰,然而越是想拥抱,越会衍生依恋和不舍,反而是更大的不适。“静”与“净”都藏在每一刀一划之中,内蕴悠远,从容优雅,唤起笔者内心精神的共鸣。作品中的松树象征着人的品格,铮铮傲骨,并作用与观者的内心,最终启发我们对文人画的重新审视。文人画是通过毛笔直接把心灵感受表达出来,而笔者则以刀代笔将笔者对儿时生活、生命、大自然的感受在木版上表达出来。我觉得艺术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画本身,更重要的是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我更希望表达我这个年纪的人们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与人文关怀,这便是我创作的初衷。就像陶渊明说的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品名称:童年趣事之禅心
版画 57.5×24.2cm 纸质版画 创作年代 2018
作品故事:《童年趣事》系列中环境的关系总是蕴含着对立与统一,而将人的介入有含义的环境往往可以在这二者之间调和出微妙和深意的新的味道。环境中的人物、植物或是动物物其本身介于静或是不动的状态,也有可说是追求天人合一的意义。而人和动物融入了整个环境,也许在心得某个角落,总有一份孤独,静静地安放在那里,如一株雪莲花,静静地开花,默默地凋零。 艺术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品中的人就是我自己,在森林的某个角落,总有一处孤独,静静的呆在那里,或独钓,或凝思,或牛背生读书,平平谈谈,静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惊不扰。有的时候很想打破,便企图热闹的千扰,然而越是想拥抱,越会衍生依恋和不舍,反而是更大的不适。“静”与“净”都藏在每一刀一划之中,内蕴悠远,从容优雅,唤起笔者内心精神的共鸣。作品中的松树象征着人的品格,铮铮傲骨,并作用与观者的内心,最终启发我们对文人画的重新审视。文人画是通过毛笔直接把心灵感受表达出来,而笔者则以刀代笔将笔者对儿时生活、生命、大自然的感受在木版上表达出来。我觉得艺术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画本身,更重要的是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我更希望表达我这个年纪的人们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与人文关怀,这便是我创作的初衷。就像陶渊明说的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品名称:童年趣事之大鲤鱼
版画 57.8×63.5cm 纸质版画 创作年代 2018
作品故事:《童年趣事》系列中环境的关系总是蕴含着对立与统一,而将人的介入有含义的环境往往可以在这二者之间调和出微妙和深意的新的味道。环境中的人物、植物或是动物物其本身介于静或是不动的状态,也有可说是追求天人合一的意义。而人和动物融入了整个环境,也许在心得某个角落,总有一份孤独,静静地安放在那里,如一株雪莲花,静静地开花,默默地凋零。 艺术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品中的人就是我自己,在森林的某个角落,总有一处孤独,静静的呆在那里,或独钓,或凝思,或牛背生读书,平平谈谈,静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惊不扰。有的时候很想打破,便企图热闹的千扰,然而越是想拥抱,越会衍生依恋和不舍,反而是更大的不适。“静”与“净”都藏在每一刀一划之中,内蕴悠远,从容优雅,唤起笔者内心精神的共鸣。作品中的松树象征着人的品格,铮铮傲骨,并作用与观者的内心,最终启发我们对文人画的重新审视。文人画是通过毛笔直接把心灵感受表达出来,而笔者则以刀代笔将笔者对儿时生活、生命、大自然的感受在木版上表达出来。我觉得艺术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画本身,更重要的是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我更希望表达我这个年纪的人们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与人文关怀,这便是我创作的初衷。就像陶渊明说的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品名称:童年趣事之钓蛙
版画 84.6×96.5cm 纸质版画 创作年代 2018
作品故事:《童年趣事》系列中环境的关系总是蕴含着对立与统一,而将人的介入有含义的环境往往可以在这二者之间调和出微妙和深意的新的味道。环境中的人物、植物或是动物物其本身介于静或是不动的状态,也有可说是追求天人合一的意义。而人和动物融入了整个环境,也许在心得某个角落,总有一份孤独,静静地安放在那里,如一株雪莲花,静静地开花,默默地凋零。 艺术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品中的人就是我自己,在森林的某个角落,总有一处孤独,静静的呆在那里,或独钓,或凝思,或牛背生读书,平平谈谈,静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惊不扰。有的时候很想打破,便企图热闹的千扰,然而越是想拥抱,越会衍生依恋和不舍,反而是更大的不适。“静”与“净”都藏在每一刀一划之中,内蕴悠远,从容优雅,唤起笔者内心精神的共鸣。作品中的松树象征着人的品格,铮铮傲骨,并作用与观者的内心,最终启发我们对文人画的重新审视。文人画是通过毛笔直接把心灵感受表达出来,而笔者则以刀代笔将笔者对儿时生活、生命、大自然的感受在木版上表达出来。我觉得艺术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画本身,更重要的是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我更希望表达我这个年纪的人们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与人文关怀,这便是我创作的初衷。就像陶渊明说的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品名称:童年趣事之独钓
版画 57.6×23.9cm 纸质版画 创作年代 2018
作品故事:《童年趣事》系列中环境的关系总是蕴含着对立与统一,而将人的介入有含义的环境往往可以在这二者之间调和出微妙和深意的新的味道。环境中的人物、植物或是动物物其本身介于静或是不动的状态,也有可说是追求天人合一的意义。而人和动物融入了整个环境,也许在心得某个角落,总有一份孤独,静静地安放在那里,如一株雪莲花,静静地开花,默默地凋零。 艺术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品中的人就是我自己,在森林的某个角落,总有一处孤独,静静的呆在那里,或独钓,或凝思,或牛背生读书,平平谈谈,静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惊不扰。有的时候很想打破,便企图热闹的千扰,然而越是想拥抱,越会衍生依恋和不舍,反而是更大的不适。“静”与“净”都藏在每一刀一划之中,内蕴悠远,从容优雅,唤起笔者内心精神的共鸣。作品中的松树象征着人的品格,铮铮傲骨,并作用与观者的内心,最终启发我们对文人画的重新审视。文人画是通过毛笔直接把心灵感受表达出来,而笔者则以刀代笔将笔者对儿时生活、生命、大自然的感受在木版上表达出来。我觉得艺术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画本身,更重要的是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我更希望表达我这个年纪的人们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与人文关怀,这便是我创作的初衷。就像陶渊明说的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品名称:童年趣事之读书
版画 31×42.5cm 纸质版画 创作年代 2018
作品故事:《童年趣事》系列中环境的关系总是蕴含着对立与统一,而将人的介入有含义的环境往往可以在这二者之间调和出微妙和深意的新的味道。环境中的人物、植物或是动物物其本身介于静或是不动的状态,也有可说是追求天人合一的意义。而人和动物融入了整个环境,也许在心得某个角落,总有一份孤独,静静地安放在那里,如一株雪莲花,静静地开花,默默地凋零。 艺术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品中的人就是我自己,在森林的某个角落,总有一处孤独,静静的呆在那里,或独钓,或凝思,或牛背生读书,平平谈谈,静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惊不扰。有的时候很想打破,便企图热闹的千扰,然而越是想拥抱,越会衍生依恋和不舍,反而是更大的不适。“静”与“净”都藏在每一刀一划之中,内蕴悠远,从容优雅,唤起笔者内心精神的共鸣。作品中的松树象征着人的品格,铮铮傲骨,并作用与观者的内心,最终启发我们对文人画的重新审视。文人画是通过毛笔直接把心灵感受表达出来,而笔者则以刀代笔将笔者对儿时生活、生命、大自然的感受在木版上表达出来。我觉得艺术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画本身,更重要的是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我更希望表达我这个年纪的人们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与人文关怀,这便是我创作的初衷。就像陶渊明说的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品名称:童年趣事之放牧
版画 73.6×66cm 纸质版画 创作年代 2018
作品故事:《童年趣事》系列中环境的关系总是蕴含着对立与统一,而将人的介入有含义的环境往往可以在这二者之间调和出微妙和深意的新的味道。环境中的人物、植物或是动物物其本身介于静或是不动的状态,也有可说是追求天人合一的意义。而人和动物融入了整个环境,也许在心得某个角落,总有一份孤独,静静地安放在那里,如一株雪莲花,静静地开花,默默地凋零。 艺术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品中的人就是我自己,在森林的某个角落,总有一处孤独,静静的呆在那里,或独钓,或凝思,或牛背生读书,平平谈谈,静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惊不扰。有的时候很想打破,便企图热闹的千扰,然而越是想拥抱,越会衍生依恋和不舍,反而是更大的不适。“静”与“净”都藏在每一刀一划之中,内蕴悠远,从容优雅,唤起笔者内心精神的共鸣。作品中的松树象征着人的品格,铮铮傲骨,并作用与观者的内心,最终启发我们对文人画的重新审视。文人画是通过毛笔直接把心灵感受表达出来,而笔者则以刀代笔将笔者对儿时生活、生命、大自然的感受在木版上表达出来。我觉得艺术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画本身,更重要的是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我更希望表达我这个年纪的人们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与人文关怀,这便是我创作的初衷。就像陶渊明说的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艺术家简介:2010 作品《绿野新城》 风景油画,参加重庆市九龙坡城市名片展,获银奖,并被收藏 2011 作品《琵琶魂》 布面丙烯,参加周春芽奖学助学金作品展 2012 作品《生命与自然》 黑白木刻系列,参加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首届学生作品年展,并获优秀奖,作品被佳想按善美术馆收藏 2012 作品《生命礼赞》 布面丙烯,参加“保时捷.溢彩心”作品展,入选。重庆美术馆 2013 作品《有风的夜晚》 黑白木刻版画,参加第三届中国重庆.綦江版画艺术节,入选。 2014 作品《生命之歌三联画》 黑白木刻版画,参加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第二届学生作品展,优秀 2014 作品《生命之歌两联画》 黑白木刻版画,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即重庆美术作品展,入选,重庆美术馆 2014 作品《回归自然》入选“第五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重庆选送作品展” 2016 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参加第七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年展,获得优秀作品 2016 作品《逍遥游组画系列》,参加第七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年展,获得优秀作品 2016 作品《天马行空、挣扎、我的路、浮云、深流、向着远方》,入选第十三届研究生作品年展。 2016 作品《生命之歌组画系列二》,参加“手工匠心--首届西南青年版画展”,入选、 2017 作品《向着远方》于2017年4月27——4月30日在义乌国际搏览中心举办的“学 院精神——品质.第三届八大美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中荣获三等奖。 2017 作品《我的路》于2017年4月27——4月30日在义乌国际搏览中心举办的“学院精神——品质.第三届八大美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中,入选。 2017 作品《行.系列》获得第五届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学生作品年展优秀奖。 2017年,获得四川美术学院2016-2017年综合学业奖学金。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