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画家笔下的足坛争霸!

不知不觉,这个夏天最大的一场盛宴落下帷幕,不论是战场争霸时的振臂高歌,还是铩羽而归时的黯然失色,都将成为“世界杯”历史中浓重的一笔。


而当“世界杯”遇上国画,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一起领略一下画家笔下的足坛争霸!




古代画家笔下的“足球”就是“蹴鞠”了。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据说希腊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开始这种足球游戏,而有众多的资料表明,中国古代足球的出现要比欧洲更早,称为“蹴鞠”或“蹋鞠”。在宋代达到极盛,受到上至皇室显贵,下至平民百姓的普遍喜爱。


《宋太祖蹴鞠图》


此图绘开国君主宋太祖赵匡胤与其弟赵光义、宰相赵普等大臣蹴鞠的场面。因为这是一幅以帝王生活为素材创作的绘画,所以更容易引起世人的好奇和神秘感。


从前人记述与现存画迹看来,《宋太祖蹴鞠图》创作,始于南宋大画家苏汉臣,当时便是一幅令世人瞩目的名画。


北宋 苏汉臣《长春百子图》局部


这里选取百子图中童子蹴鞠的一个图案,画中有四个孩童蹴鞠的场景:右边的童子忙着颠球,另外三人则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他,中间的蹴鞠由赤、青、蓝、赭等不同颜色的皮革制成。


(传)南宋 马远《蹴鞠图》

此幅作品,是目前存世的古代蹴鞠图像中最大的一件,在英文出版物上,它的名称为“The Football Players”,看来“足球”理念深入人心。 “抬头踢球”是这幅《蹴鞠图》最独特之处,存世的同题材绘画中人物多在“低头争球”。画中皮球被踢至半空,众人望球兴叹,被古人冠以“流星赶月”的美名。


汉代的时候,蹴鞠已经发展成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足球运动。李尤的《鞠城铭》中写到:“圆鞠方墙,仿像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鞠是圆的,球场四周围着方墙,象征天圆地方,阴阳相对。比赛时效仿月份,双方各六人,共12人进行对阵互相抗衡。


局部


实际在这幅《蹴鞠图》中,画中场面与现代足球相去甚远。乍一看,画中站在一片空地上的九个人,就像足球场上争顶高空球的球员。但仔细看,画中有七男还有二女。画面的场景是种有梅树和竹子的庭园,翠竹青青,梅花初绽,地面上还有一株草本植物,开着几朵小白花。竹与梅同为“岁寒三友”,表明画中的时间是在冬末春初。在这个冬寒未退、春寒料峭的时节,一群人聚在空地玩蹴鞠,实为暖身。


文徵明《蹴鞠图》


1929年,32岁已为人父的林散之显然告别了鲜肉的年纪,在乌江老家小有画名。林散之的画名,一来得自少时为了贴补家用跟从老城南的画师学艺历练的扎实幼功,二来也是生来具有的慧根和后天孜孜以求的夙缘。


清 黄慎《蹴鞠图》


描绘的依旧是“宋太祖蹴鞠”,图中宋太祖身着龙袍,与赵普正在争抢。人物用笔细劲削力,顿挫自如有草书行书之意。玩者之动态与观者之静态,相映成趣。人物神情刻画生动,笔意奇趣不俗。


局部


中国古代蹴鞠运动的兴衰与皇帝的喜好不无关系。元代以后,蹴鞠活动仍然存在,但其范围已大大缩小,清代自顺治起便开始全面禁止蹴鞠运动,至乾隆时期,蹴鞠这项运动算是寿终正寝了。清代社会上虽然没有了蹴鞠,但清代画家黄慎却画了这幅《蹴鞠图》,借以表达当时民间对于蹴鞠运动的怀念。


不禁让人感叹,如果明清时期的蹴鞠没有衰落,今天的中国足球又该是何种景象呢?


文章转自书画界艺术

来源: 艺术与财富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