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保护千年古镇 重现瓷都风采

沿河置窑、依窑而作、依作而居。6日,记者在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旁看到,作坊、民居依次排开,200多栋修旧如旧的古建筑与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交相辉映,成为长江经济带上底蕴深厚的璀璨明珠。

“要让千年景德镇重焕容光。”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集团董事长刘子力说,近年来,景德镇致力做好老窑厂的保护工作,让惊艳世间的景德镇再创辉煌。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前身景德镇御窑厂,是明清两代御用瓷器的专职制造场所,也是现存唯一古御窑厂遗址。御窑博物馆于2016年10月开工建设,即将完工的主体工程由8个酷似古代柴窑的多曲面拱体结构组成。这些拱体半藏于地下,使博物馆巧妙地融入周边历史街区。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景德镇对话世界的新名片和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的新地标。

据介绍,博物馆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保留原有遗址现状、采用原有建筑材料、修复建筑群原貌。承建方还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经过反复论证试验,将总重量734吨的明清窑址完整取出并安全运抵5公里外的场地进行保护,创造了世界最大规模窑址群体迁移的成功案例。

几年间,一个完整的古代窑作体系逐步修复,成为展示陶瓷艺术的活态博物馆,吸引中外游客前来感受陶瓷文化。数千“洋景漂”常驻景德镇,深入感受、学习陶瓷技艺和文化。

在一个已经修缮复原的作坊院里,10余位制瓷传承人忙着拉坯、雕削、雕镶、画坯,制瓷过程在这里完整呈现。在画坯车间,制瓷传承人熊梅花妙手翻飞,寥寥数下,碗坯上即出现一幅生动图案。

“这些传承人都是几十年来精研一个或几个工序,在各自领域有着非常独到的造诣。”刘子力告诉记者,工匠精神在制瓷传承人身上得到发扬,是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贯穿窑作群的道路也已原样修复,中间用青石板、两边用窑砖铺就。这种路方便人力独轮车行驶,能将瓷器源源不断地运往码头。古往今来,数不清的瓷器和中华智慧从这条路通往鄱阳湖,通往长江,通往全世界。

来源:景德镇陶瓷网-资讯-行业资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