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当舞蹈“唤醒”雕塑 请屏住呼吸。

2018-08-08 08:34

  卢浮宫里有一件意大利雕塑家博洛尼亚(Giovanni da Bologna, 1529—1608)的著名青铜雕塑,

  这是他1580年的作品。

  图像记录了男子正要飞翔的动态,雕塑将这一刻凝固了下来。

  这是希腊神话中宙斯的使者墨丘利,他戴着带有羽翼的宽边帽,手持魔杖,脚踝上长了翅膀。

  具象化的风透过底座风神头像的嘴巴吹出来,顶起他的左脚尖,右腿和左臂则向后伸展,右臂举过头顶,四肢动作优美而平衡。

  这件完美的作品,后来成为了芭蕾舞蹈技巧之父布拉西斯(Carlo Blasis, 1797—1878)的灵感,因而创造了芭蕾舞蹈中的「翔姿」技巧,强调足部快速移动与旋转动作,是为意大利芭蕾学派的特征。

  卢浮宫曾经有延续好几季的系列展——「身体的律动」系列展览。

  遴选卢浮宫及别馆收藏的「舞蹈」主题雕塑及其他艺术品,跨度从古代一直到20世纪早期。

  你会好奇,西方艺术家们如何以他们独有的方式,对古典芭蕾、现代舞蹈等多种舞蹈形态进行阐释?艺术家们面对“如何表现身体律动”等难题时,又会遭遇怎样的挑战?

  ○人体、运动与舞蹈

  两百多年前,摄影在世界上兴起。

  在此之前,人们还没意识到要去捕捉「动态的人」,一直以来,对人体的描绘往往是静态形象为主。

  神奇的照相术,将人的动态定格了下来,这让艺术家们也开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定格这些动态的瞬间。

  他们开始努力去捕捉这些「运动中的人」,比如那些正在「舞蹈」的人。

  19世纪法国最具影响力的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就对人体和运动非常感兴趣,对舞蹈也一直有着独到的研究,他不但留下了大量研究舞蹈动作的素描画稿,还留下了一些关于舞蹈的雕塑。

  罗丹过世后,人们在他的工作室中,就曾发现过一系列小型雕塑,被称作是「舞蹈动作」(Dance Movements)——一排舞者们做着各式各样高难度的舞蹈姿势,生动极了。

  可以感觉到,他的雕塑形象里,有丰富的绘画性手法,这在他的素描画稿中就可见一斑——罗丹甚至自创了许多舞蹈动作。

  罗丹尤其对女性的身体和运动感兴趣,对舞蹈很是着迷——无论它是否符合经典,《舞蹈动作》系列是他最后的探索之一。

  1905年,罗丹在照片上第一次发现了阿尔达·莫雷诺(Alda Moreno),她是巴黎喜歌剧院的舞蹈、杂技演员。直到1910年,罗丹才通过儒尔·德布瓦首次与她见面。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他创作许多关于她的画作和雕塑。

  罗丹认为,这个作品极具革新性,并将它命名为《女人的创造》。

  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是另一个投入「舞蹈世界」的痴人,他的那些已为世人所熟知的芭蕾舞者画作自不必说,你大概还不知道,德加有多热爱古代的艺术。

  德加从来没有真正解释过他为什么画了那么多芭蕾舞者——曾经他也漫不经心地提到过,是因为那些漂亮的芭蕾舞裙;而在另一个场合,他说,因为芭蕾舞是可以接触到古希腊人复杂动作最直接的方式。

  德加是真心对人体复杂运动特别感兴趣的人,他经常回去卢浮宫的古代战区,观察那些古典雕塑中人的姿态与动势。

  这让德加非常善于捕捉形象和人的动态,在他的作品中,借鉴了古典雕塑与摄影,又大步流星地走在了时代前列。

  德加 Danseuse, position de quatrième devant sur la jambe gauche, première étude

  法国奥赛博物馆藏

  ○ 现代舞之后

  进入20世纪,舞蹈艺术又对摄影、绘画、雕塑产生了全新的影响。

  美国舞蹈家邓肯(Isadora Duncan,1877—1929)第一次散开头发,光脚在舞台上肆意表演,由此,诞生了现代舞。

  在这一舞蹈与戏剧、艺术等交流极度频繁、极富创造性的时期,现代舞独具一格的形式,对舞蹈与视觉艺术的结合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正如邓肯所说:

  “舞蹈是一种伟大的原始艺术,是一种能唤醒其他艺术的艺术。”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几本书都和雕塑有关。有西方,也有中国雕塑的历史;当然,也有适合雕塑专业的实操教学的。无论你对雕塑初有兴趣,或已经踏足专业,都会有不同收获。

  《西方美术史图像手册·雕塑卷》

  欧阳英 编著

  本书是为美术院校及其他高等院校西方美术史教学编写的参考书。它配合一般的西方美术史框架精选了从史前到20世纪各个时期西方雕塑的各类代表作品1300余幅,为学习西方美术史的学生深入了解丰富多彩的西方雕塑,提供了生动翔实的形象化资料,也为从事西方美术史教学的老师,提供了便利实用的参考。随书附赠的光盘,收入了《西方美术史图像手册·雕塑卷(附光盘)》全部作品的彩色图像,为师生的教学及观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编著者欧阳英先生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委员,长期从事西方美术史教学和研究工作 主要著(译)作有《马蒂斯》《马蒂斯论艺术》《西方美术风格演变史》《外国美术史》《名画的故事》《创造者》《达利自传》《伟大的西方绘画艺术》《二十世纪法国艺术》《十大美术家》《西方绘画艺术金库》《西方雕塑艺术金库》《艺术的终结》等。

  《中国美术史图像手册·雕塑卷》

  孙振华 编著

  《中国美术史图像手册·雕塑卷》是治中国艺术学的“门径”之一。它由文化部主持编写,由本社出版的高等艺术院校重点教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中的《中国美术史》教材,以及本社出版的《中国雕塑史》教材相配套,以帮助读者理解中国雕塑艺术的传统。《中国美术史》教材已荣获2002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材二等奖,而《中国雕塑史》曾荣获文化部部属高等艺术院校教材二等奖。

  作为《中国雕塑史》教材的编著,孙振华博士以多年的中国雕塑史教学与研究的丰富经验,选编了本图像手册,以作为广大艺术类师生的教学参考书。《中国美术史图像手册(雕塑卷附光盘)》收录1200件雕塑图像资料,几乎囊括了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清末古代雕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堪称一部图像的中国雕塑史。其导言和每一历史时段的简介,具体作品本身的信息,以及书后所附的中国雕塑图像主要参考文献,提供给读者一个较完备的信息资料库。通过这部雕塑图像手册,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雕塑的不同类别、功能,以及在不同时代的风格嬗变,从而把握中国雕塑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关系。本手册所附赠的光盘,将书中黑白画面转换成彩色图像,并介绍了简易的教学课件制作方法,以方便师生的教学与欣赏观摩。

  孙振华博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文艺理论教研室助教;后师从彭立勋教授攻读美学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师从史岩教授攻读中国雕塑史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讲师、副教授。现为深圳雕塑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主要著作有《生命·神祇·时空——雕塑文化论》《美术与美育》《中国雕塑史》《走向荒原——孙振华雕塑文集》《雕塑空间》等。

  《雕塑艺术》

  叶庆文 编著

  本书是美术基础技法丛书之一。

  内容包括:雕塑概论,人体比例,结构与造型,素描、速写与雕塑,雕塑工具、材料及其他,雕塑的基础训练及技法,泥塑创作,泥塑放大方法等。

  《中国雕塑史》

  孙振华 编著

  中国雕塑史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物资料,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雕塑作品:二是文献资料,即历史典籍中关于雕塑家、雕塑活动、雕塑作品的记载和评论以及古人关于雕塑的理论思考。两相比较,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雕塑作品,却没有留下系统的雕塑史论的专著,使得中国雕塑史的文献资料严重不足。现有的文献资料只是零星地散布在各种典籍中,与中国绘画史所拥有的汗牛充栋的画论、画史根本无法相比。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致使历史上大部分雕塑家的名字和生平事迹都已被淹没了。

  对于中国雕塑史来说,实务不仅是基本史料的来源,同时还是我们把握古人的雕塑观念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国 雕塑史的学习和研究不是为了“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它可以使我们在认识、总结古代雕塑遗产的基础上,推动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当今,西方雕塑体系及其观念在雕塑的创作、批评方面占主导地位,加强对传统的中国雕塑史的学习和研究,总结它兴衰荣枯的发展规律,继承发扬民族的雕塑传统,显得尤为重要。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