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8-08 16:43
形之上下——汪庆的画“绘画是一个逐渐清晰的过程,它最终会消除所有的阻碍——画家与观念、观念与观众之间的阻隔”罗斯科如是说。这也是汪庆画《形之上下》系列作品的初衷。勒礼思说,人生有重要的“危机时刻”,外在突然迫使我们以自我的内在做出回答,两者之间需要沟通。汪庆的经历就是一场精神冒险。几年来她花在看书上的时间比别的女孩子逛街的时间都多。“如果不是看书我就已经完了”,她说,
“我最希望达到的是真正地直面眼前的世界,使自己的思维和感受都处在一种原点的状态,这个原点也即是洞悉物象的新的起点。我要追寻的不是那种可以用照相机捕捉下来的东西,而是要在画布上留下物象的灵魂。我希望我的绘画能达到对感觉的深度,这意味着抺去事物表面的薄纱。通过表达与事物之间或近或远的感觉,建立起与事物的真正联系。原本模糊不清之物逐渐被澄明,将之拉向形而上学,进入我所欲抵达的某种人性的、隐秘的维度。我认真地观察每一个事物,特别专注于无用之物。这些东西被人随意地弃置,或在路边,或在角落,几乎无人正眼看它们。然而这所谓的无用之物在刹那之间展示出的某种精神能深深地打动我,它在那里,就在那里,自然而然地展示着自己,甚至带着某种骄傲。注视着它们,它们隐含着我的欲望、恐惧以及精神的渴慕。《易经• 系辞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看汪庆的画,称之为形而上确实有道理,画面看似具象,实则有抽象的意味在里面。画中具体之物已经化为一种符号,与周遭的环境融为一体,薄薄的晕染使画面层次相当的丰富。灰色调的使用使画面更显朦胧而神秘,普通的物象具有了某种神性,让人在观看之时不禁肃然。我最喜欢的是她的一幅小画,70 厘米×50 厘米,画面是一个圆凳上放着两只背对背的喇叭。蓝灰,很静穆,喧嚣的喇叭在这里成了无声的道具。贾科梅蒂说,一定要让事物有不同于常人所看到的价值,要珍视每一样东西,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珍贵的孤独。这幅画也许就是汪庆对她的偶像贾科梅蒂的致敬吧。汪庆的画更让人想起罗斯科,这位伟大的先行者已经告诉了我们,艺术是崇高的,是与神性相通的。一幅好画,应该给人以启发,给人以思考,而不是让人惊艳于画家的技法。这个世界发展到现在,提供给人的只是生活的便利,物质主义已经成为大多数人认为的理所当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被琐事所困,只看到眼前,只想得到物质的舒适感,却忘记了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是个高速运转的物体,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也存在着真正重要的超越于现实的真理。我只想提醒人们抬头看看星空,看看这些不甘于被生活束缚、被现实所困的艺术家的作品。置身于现在的大环境,困扰可想而知,很多年轻艺术家被社会所裹挟,激情、抱负被世俗一点一点消磨、沉沦。而汪庆是幸运的,作为一个女性画家,她有着不被常规所困的个性,所看所学都不局限于周围的环境。她的勤奋也是共见的,工作、画画、看书几乎已成为生活的全部,这在她的同龄人中也是不多见的。“不要滑向兔毛的底端”她开玩笑地说。《苏菲的世界》里就有这样一个比喻,这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这白兔的体积极其庞大,因此这场戏法要数十亿年才变得出来。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当他们年纪愈长,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安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思想家才会踏上此一危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在这里,我希望汪庆能一直努力地向上,不要掉入舒适的兔毛根部。也希望年轻的艺术家们能清醒地看这个世界,不要被眼前的东西蒙蔽了内心。同时也希望这个世界会变好。
汪庆
2015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2016年获第八届全国高校美育成果展评艺术美育个人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6年获第八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优秀指导教师奖。
参展经历:
“合而不同”-星期七第二回展,利宝美术馆,武汉;
“一带一路”中马文艺交流展,马来西亚;
“武设杯”美术作品展,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武汉;
文华书城Forward青年艺术家众创空间,“自然而然—汪庆个人作品展”;
“InteYouth 国际青年绘画展” ,中国美术学院,杭州;
“书缘.艺术作品邀请展”,湖北鄂州;
“画着玩”当代油画作品展 楚上艺术空间,武汉;
楚上艺术空间,“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艺术家原创作品展,武汉;
楚上艺术空间 《同步—101青年艺术家作品展》,武汉;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间距》当代油画作品展,武汉;
2015年
南京国际美术作品展,南京;
2014年
作品《37.2℃》参加大学生艺术节作品展;
作品《蓝》参加湖北美术家协会“艺术之星”作品展学术奖,武汉;
作品《关于蓝色的记忆》参加奖学金作品展;
2013年
作品《蝴蝶效应》参加城市边缘--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作品《缠》《线》参加‘青春起航’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2012年
作品《山间》参加湖北美术学院秋季写生展;
2009年
毕业论文《论—蝴蝶效应》获湖北省优秀论文;
毕业创作《蝴蝶效应系列》评为学院优秀作品并留校收藏;
2008年
作品《素描头像》入选全国大学生美术年鉴。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