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翰墨抒性灵 徜徉画与诗

    “什么样的格局,会说出什么样的话语,写出叙述出什么的文章。文章是由你的感觉而出,会让观者感觉到你内心的那份……才是经典;要想格局提高,首先要解构自己的很多个有棱角的点和面,才有可能”——伏艺
      公众所知的伏艺,字且艺,号寒香轩主人,原名伏小且,祖籍淮安,后迁徙定居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美协会员,南京市书协会员,南京六合国际画家村文化发展中心和百联善行书画院秘书长,南京天后书画院副院长、绘画研究员。
       就像诗人擅长以词句表述,画家擅长以图形表述,文字和图画,都是心灵的外在表现,画家中,工于画的,是本行,是专业;而能画亦能诗,而且具有相当水准的,于古代,常见,于当代,不多见。
       伏艺没有名校求学进修的背景,但他的求知欲,好学精神,却并未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成就的斐然,而减少,而懈怠。对任何艺术相关的事物,他都充满好奇,努力学会掌握,潜心研习,格物致知,寄情山水,游学四方。虽然年纪尚处少壮,谈古论今,满腹经纶,已颇有见地。
       伏艺工作室的案头,总是堆放着各类名家画册。尤其一本精装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图册,是他时常打开逐页欣赏,细细揣摩笔法和色彩。论起宋画,他总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仿佛穿越回中国历史最辉煌的艺术黄金时代。相较于重彩,他更偏爱淡彩,工笔线描佛像、虎头、花鸟,造型和技法令人称奇叹赏。
 
关于书画艺术
       自小勤学苦练,半生倾尽心力于笔墨丹青,师承书画名家,独具匠心自成一体的伏艺,并不自我吹嘘标榜,而一再谦称:“我之前也苦练过篆刻,我的小篆还没达到炉火纯青境界。”
       伏艺坦承:“我原不爱牡丹,独爱梅,儿时傲慢,想与林逋一样,十四岁至三十岁都用寒香轩主人为号。”“我只会画墨牡丹,也喜欢牡丹艳丽背后的气质。”
       伏艺认为:“书,画,诗,词,曲,散文都以从心灵里流出,方能产生共振共鸣。”
       伏艺好静思,但不是自闭宅男;伏艺好游历,从大自然中寻觅素材和灵感,呼吸吐纳天地浩然之气,感悟天人合一至高境界:“我喜欢在雷电暴风雨中看竹子、松树、晨露,风雨后欣赏荷花。大雪飘飘时去梅花山,于山泉处看那野菊花儿,去广德寻访山中坚韧脱俗野兰花。”
      他写竹,虚实相间,中西合璧,运用的透视法,令人耳目一新,犹如他的诗作,毫无矫情作态,山林气扑面而来。“竹子是我在小九华山玄奘寺打盹时,看到亭边的竹子,一时兴致所作。”伏艺常于梦境中触发画与诗的灵机,醒来一挥而就。
 
关于作诗
       伏艺以画闻名,而很少展示他的诗作,这是与他本性的谦和内敛一脉相承。作为同样爱好写诗的我,常以抛砖引玉的方式,触动引发画家自述深藏不露的另一面。他说:“我自小喜欢文学、书画、武术、音乐,喜好有点杂乱。我一直想找个对写作、诗文有共同语言的朋友,这也许也是个缘吧。”
    “诗,我喜欢李白的豪放,通俗易懂:词,同感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散文,折服《滕王阁序》。”诗人正是从中国传统经典名作中,采撷知识的精华,融化为个性原创,他的诗,明白晓畅,婉转清通,不染纤尘。
    “漫步平江烟雨中,竹林深处闻鸟声。旧时楼台今时月,四瑞堂中灯又明。”心如止水,波澜不惊的格调,是何等的空灵静虚。“这是我几年前在盘门四瑞堂卖画时写的一稿。到现在都未能完稿。”伏艺回忆道。
      《梦重游孔望山观海》:“沧浪石上立,白云天上行。暮鼓声过处,一影现山前。”展现出气势辽阔,气魄宏远,而又收放自如的娴熟技巧。
而有时,诗人以悲天悯人的普世情怀,发出旷古之感慨:“混沌恒久盘古开,女娲闲时世间来。神界未知人自苦,应悔当初戏泥材。”
     “寂寂渐闻泉鸣声,忘记凡尘思全清。梦境魂绕银河曲,洞箫回荡消魂音。”身在凡尘,心在至高灵界,诗人的神思,常脱离肉身,自在遨游飞升于天地之间。
 
关于音乐
       有人说伏艺像腾格尔,但我觉得更像他喜爱的歌手之一中年童安格。伏艺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兼容并包,并不拒绝世俗化,不排斥流行文化,甚至是流行歌曲的爱好者。他喜欢唱姜育恒的《梅花三弄》,而童安格的《借我一点爱》经过艺术家的演绎,也少了市井油滑气,变得清新脱俗。
       他说:“我向中国著名女低音歌唱家李春雷讨教学习《梅花三弄》,听她讲解词的字意,词义及意境以及美声的唱法,让我又进一步更深刻认识此曲的不同凡响,唱出人生复杂微妙。”
      同时,他又“在练习用古筝弹,只是为了懂音乐美为何感觉。”
 
关于宗教
       初识伏艺,你会奇怪于他的道士造型,超然方外、略带忧伤的神情。在公共场合,在陌生人面前,拘谨的言行,甚至偶尔局促不安。但近距离接触交流,你会发现,他并不是执迷狂热的教徒,拘泥于宗教形式的信徒,更不以宗教的名义,俯视众生。他博采众长,吸收儒释道精粹,“我的思想是道家、佛家、儒家思想,不定位在宗教上。“他说,“修行人,通过表象看实质,是正常;只是勉强自己站在高处,向下探视而已。”
 
关于爱与美
      伏艺性情和顺,颇具古典谦谦君子和中年人的沉稳从容,而有时又像孩子一样,照相高高跃起摆pose,展示练家子的矫健英姿。高大健壮的身躯和淡泊恬静的气质,走到哪儿都容易成为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
      伏艺说:“美的事物,人神共仰。只是神的心灵纯洁,所以不同于人。人若向神学,将与万物相处,将爱意升华到圣洁,才会广结善缘,普渡众生。”
    “我觉得与人交往,不必俗礼,不必谦虚。可似那孩童一样交流”,“我觉得距离产生美,学会关心、尊重,做灵魂的朋友,高于肉体的接触。”
 
关于历史  
      伏艺说:“正史,野史有时要放弃执着、个人情绪,站在中立公正的高处看才能看清。”
 
      面对如此一个多才多艺,坦荡谦虚,赤子之心的人,何必再纠结他的奇特仿古造型,他的执着于伏氏后裔七十一世——人应该有追怀祖先、纪念祖先的自由与权利——公众面对的,不仅是一个艺术家,更是一个冲淡平和的诗人,一个德艺双馨的自然之子。
      我无缘得见元代平民艺术家王冕,但有幸结识当代平民艺术家伏艺,虽然距离古往今来大家大师,当代艺术家还有一定的攀登距离,但伏艺目前正处在创作的黄金时代,作为他的笔友,我衷心希望他在未来愈加成熟历练的岁月,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画与诗,超越先贤,超越自我。
 
2019年5月18日星期六初稿
2019年5月20日星期一修改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