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咤之魔童降世》票房理想、好评如潮,这是制作公司努力的成果,也再度印证了神话的吸引力。我喜欢神话(细心的读者知道K11 MUSEA的名字来源的话,便略知一二了),因为神话蕴含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同时代表着人类拥有说故事的能力。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语言、文字出现之前,我们是怎样说故事?那时除了肢体动作外,我们怎样表达自己?如何记事、传播信息?
答案就是结绳。
结绳方法
在文字发明之前,人们会在一条绳子上打结,以作记号。上古时期的中国人、南美洲印加民族发挥他们的民间智慧,采用结绳记事、和人沟通、记载文明。譬如:中式绳结会令人联想到缔结姻缘的红绳。
中式绳结
随着文字的出现、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少人懂得这种繁杂的绳结方式。然而,结绳的工艺仍然在我们的文化中若隐若现,譬如:波希米亚时装风格的手工细绳结及流苏,象征着民间传统价值,代表和谐、团结、吉祥之意。绳结工艺启发了时装设计,像在伦敦Fashion and Textile Museum举行的Weavers of the Clouds展览,展出不少由南美洲纺织的作品。特别是来自秘鲁极具影响的流行时装设计,大胆地采用鲜艳颜色和手工精堪的布料。其中参展作品的设计师包括:Vivienne Westwood和Naeem Khan。
Weavers of the Clouds展览
香港新生代艺术家萧俞(Zoe Siu)亦醉心于绳结工艺。她不仅懂得怎样结绳,灵巧地运用不同材质、颜色、粗细的绳子交织独特的数字记录系统:奇谱(Khipu),还为这种记载人类生活进程的工艺注入当代元素。我认为Zoe的作品是延续传统文化和当代接轨的好例子。这个夏天,她与香港K11购物艺术馆合作,特意设计出3组别具前瞻性的大型互动绳结艺术装置,当中包括约12米高的巨型手工编织绳网塔,作品色泽以「Z世代黄」为主调,糅合古老技法和当代设计,工艺细致,颜彩丰富,展现奇谱绳结文明。
图片来源网络
转载自我的微信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