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上海电影博物馆(SFM)于2016年6月18日至10月31日跨界呈现“海上·影——花样年华之手白艺术展”。本次展览在上海电影集团的指导下,由上海电影博物馆和上海守白艺术共同主办,以重彩绘画和海派剪纸为主要内容,融合雕塑、微电影等多种艺术媒介,以独特的沉浸式展陈形式,将在电影博物馆光影交错的展览空间开启一场独具匠心的艺术体验。
独具匠心,这四个字或许是对守白艺术最好的阐释。李守白先生一直坚守着一种匠心精神,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和视角,细腻的描绘着上海的人和事。石库门、老弄堂、黄竹椅、留声机、穿旗袍的女子、嬉戏打闹的孩子……最经典的海派元素在守白艺术独具风格的重彩画和海派剪纸中活灵活现,在赋予作品独特色彩、肌理、透视和光感上,中西交融,匠心独运。画面不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夸张的表现形式博取你的关注,却以一种根植于海派文化的诗意、亲切、安宁,牵动你的心绪,拨动你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下逐渐麻木的神经,回归到最真实的自己。这种根植于本土题材的创作坚守,其实是对海派生活方式的自信,亦是一种文化上的自觉。
李守白先生与潘柏林先生
电影何尝不是如此?上海是一座拥有百年电影文化的城市,可以说,一部中国电影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上海文化发展史。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上海以她广采博纳、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使电影这种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声光电艺术,仅在诞生的第二年就漂洋过海,来到年轻的东方大都市落地生根,绽放出千姿百态的光影之花。上海电影曾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参与了这座城市的变革与发展,记录了城市生活的喜怒与哀乐。如果说守白艺术是以画笔和剪刀刻画人生百态,电影则是以动态的镜头塑造世间万象。
上海电影博物馆一直立足于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海派文化精神,致力于电影艺术的跨界合作。本次展览将在微电影《匠心·剪》的光影序幕中,推出李守白与潘柏林两位艺术家首次跨界合作的《花样年华》雕塑和扇面作品,在岭南文化与海派艺术恰到好处的融合中,凝聚着海派文化的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展览还将以三部曲的节奏,将电影与雕塑、绘画、剪纸等不同艺术形式的跨界之魅,逐步呈现于上海电影博物馆。在时空交错的星光大道上,在光影交织的水银路灯下,在摇曳生姿的花样年华中,艺术的对立和对话融为一体,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融为一体,城市的精神和生活融为一体。在这里,一同承载上海历史的记忆,传承海派文化的精神,演绎一卷新海上光影繁花录。
【展览亮点】
沉浸式展陈形式在上海早期电影中,南京路曾被无数镜头聚焦,成为海派电影标志性的场景。本次展览也特别选择了电影博物馆极具老上海风情的区域——“水银灯下的南京路”。在这里,看着当年《马路天使》的拍摄场景,听着周旋吟唱《天涯歌女》的经典旋律,走过张爱玲经常光顾的飞达咖啡馆,与守白艺术中的旗袍女子不期而遇,恍如隔世,记忆瞬间被带回到昔日的上海滩。这种沉浸式的展陈形式,更够身临其境地体味到守白画面中所表现的海上风韵,电影与绘画和谐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共同诉说老上海的故事。
《繁华梦》Space of Bliss 10"13档,3.0排口折扇 2016 李守白
三部曲式展览节奏
为了能够使守白艺术作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呈现,本次展览特别策划三部曲式的展览节奏,逐步呈现电影与雕塑、绘画、剪纸等不同艺术形式的跨界融合。第一价段(6.18-7.17)展示守白艺术工笔重彩画及跨界雕塑作品;第二阶段(7.18-9.4)为守白艺术海派剪纸艺术展;第三阶段(9.5-10.31)以新的形式回到重彩画展,共将呈现守白艺术百余幅作品。
微电影《匠心·剪》首发预告
上海电影博物馆和守白艺术特别为本次展览精心制作了一部微电影作品《匠心·剪》,影片预告将在本次展览开幕式上首次与大家见面。小小的影片,承载着匠人之心,希翼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能够纸上生花,引领新时代海派剪纸艺术的发展。
跨界雕塑《花样年华》首发揭幕
在本次展览开幕前的跨界艺术论坛,将隆重开启雕塑作品《花样年华》的揭幕仪式。这是李守白与潘柏林两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艺术家的首次跨界合作,作品结合了海派艺术的经典元素和岭南文化最新的色釉工艺,不仅体现了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上海城市精神,也为当代海派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待人归》Guest Reception 10"13档,3.0排口折扇 2016 李守白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