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晋元先生1965年作品,中央美院1964年毕业分配云南
20世纪60年代,中央重视边疆、注重多民族的云南建设、重视云南的文化事业。1964年中央美术学院分配来云南王晋元、蒋铁峰、姚钟华等毕业生。同样也是1964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分配杨大申、郝德人、王瑞章、蓝嘉澍等四位毕业生到云南。
杨大申先生作品,1964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分配云南
北京的艺术家们也向往原生态多姿多彩的云南,张仃、祝大年、黄永玉、吴冠中、梁任生、袁运甫、丁绍光、乔十光等画家来云南写生。音乐家、舞蹈家、作家、导演们都来云南寻找创作素材、体验生活,他们发觉、创作出了一些经典的舞蹈、歌曲、电影。包括四川美院的陈之川、何能,浙江美院的朱维明,云南艺术学院的俞腾辉、汤佩铭等都投入到云南的文化事业中去。
蓝嘉澍先生作品,1964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分配云南
神秘、美丽的云南给予艺术家们创作源泉与灵感。艺术家们的彼此交流与勤奋的氛围,朴实而原生态的边疆少数民族深深打动了艺术家们。所有这些造就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云南文化艺术、工艺美术品的繁荣,并在全国处于前列,影响深远。
蒋铁峰先生1966年作品,中央美院1964年分配云南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云南画派”响彻全球,云南的工笔重彩画行销欧美,云南版画名列全国前五位,油画在全国也有一席之地。
俞腾辉建水碗窑速写,1965年云南艺术学院毕业
因而那个年代的云南文化交流活跃、密切,艺术“土壤”肥沃。那么当代建水紫陶就是在这种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中熏陶、成长起来的,建水紫陶与这些顶级的艺术家的交流,融合,直接提升了建水紫陶的学术性。
王瑞章先生作品,1964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分配云南
而建水紫陶承前启后的向福功老艺人与学院毕业的学生们共同催生了当代建水紫陶陶艺。
20世纪80年代初,受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侯德昌艺术影响的紫陶作品
2006年创作于建水碗窑,大申设计、装饰作品
福功字画装饰作品
郝德人先生作品,1964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分配云南
侯德昌书法,1961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毕业留校任教
向福功先生纸面作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