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当书法成为共识(二十六)
提起书法中的“章法”,大家都不会陌生,“笔法”影响着字的结体,“墨法”影响着画面层次,而“章法”,从一定意义上说,可能最终决定作品的格调和品质。所以说,“章法”,可能也算是区别书法与写字的重要标志。
章法在书法中的地位重要,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如何形成“章法”,可能就不是那么清晰了。章法,并没有固定的口诀,也不能死记硬背,况且,在不同时间里,我们甚至书写相同的内容,所展现的“效果”甚至“水平”都不同,这里,除了环境、心情等因素外,我觉得注意遵循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很重要。
简单地说,就是一些“注意事项”。注意什么呢?我归拢了一下,就是“三忌”:
一是忌“满”。一个画面,不能“满满当当”,要考虑好主次分布,甚至要考虑必要的“留白”。再好的字,如果表现在没有层次、没有段落、没有间歇的画面上,黑压压的一片,也不会产生美感。
二是忌“同”。这里的“同”,有两个含义。一个是相同的字,在写法上要有差异;另一个是用墨要有变化,浓淡轻重要有所区别,这样,从整体效果上看,没有雷同感。
三是忌“俗”。这里的“俗”,是指“做作”,是为了追求“章法”而故意追求的刻意笔画。应该说,“章法”的形成,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自然”,就是在内心已有大致框架的前提下,自然形成的运笔效果。行与行、字与字、段与段之间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这样的作品才会给人以美的视觉,而之所以美,就是在“变化”之间。
章法,代表着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它不同于字的结构,也不同于墨的把握,而是一种多角度、多层面和多方位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创造,它也代表了书写者的审美取向和文化造诣,我们很难用具体的指标去衡量,去鉴定,其中很多“美”的表现形式,需要的是更高层面的感悟才可能理解。
初学者,还是先从“变化”开始吧,正是那些细微之处的变化,才可能形成最终的“章法”,只是需要长时间的“打磨”才行。
作者:刘仁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