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当书法成为共识(十八)
古代先贤,都讲究具备“诗书画印”四艺加身,如果缺了某一方面,其才子佳人的含金量就要大打折扣了。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很少有这样的“跨界”人才了,我们即便不会自己篆刻,但对书法创作中印章的使用,应该也比较“在行”,这个要求不算高。不要小看印章的使用和效果,一幅作品,其印章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印章刻得好不好,那时另一个问题,关键是印章使用得讲不讲究,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书者的文化、美学素养。
印章分阴文(白文)、阳文(朱文),多采用大小篆字,而从用途上,又分为“迎首章”、“名章”、“堂章”,迎首章,主要用在作品头部,文字不多,多以名言、警句为内容,有阴文,也有阳文;名章,主要是书写者的姓名,也有名、姓分开的;堂章,主要是书写者自己为书房所起的斋号、堂名。
印章在书法作品的应用中,应该注意掌握以下方面:一是同一幅书法作品中,名章、堂章如同时使用,要保持大小一致、字体一致,不能一大一小,也不应一大篆一小篆;二是如果需要同时加印名章、堂章,则应该一阴一阳,否则,或两阴,或两阳,都不大“专业”;三是一幅作品并不一定要盖全,需要加印多少方印章,视画面、留白、字数、形式等多种因素而定,但如果只保留一枚,那必须是名章,因为,这是传递给外部的最基本信息,如果名章都没有,就无法考证作品出自何人之手,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四是印章尺寸应该与纸张尺寸匹配,像扇面、手卷、小品等,都需要非常精致、非常小巧的印章,不能用大尺寸印章替代,如果在较大画面上加印小尺寸印章,也显得很不和谐,缺乏美感;五是印章使用和选择,还要参考所书内容,如果书写唐宋时期以后的诗词歌赋,则采用“小篆”印章为宜,如果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则采用“大篆”印章为宜。
还有一种“腰章”,多用于长卷,这种印章普通人不大常用,可以忽略。说了印章,就少不了印泥,印泥质量有优有劣,颜色有深有艳,甚至还有不同颜色的印泥,这都要根据纸张颜色而定。印泥盖了一段时间,就要搅拌均匀,将底部翻到上面来,而且要经常搅拌,使得不同部位的含油量保持匀称。
印章使用后,要及时将残留在印章上的印泥擦拭干净,不要反复用了几次后再擦。保存印章最好用专门的小盒收藏,如果放置两枚,注意不要将“印面”相对,以免互相碰撞发生残损。盒子上面最好贴上“印模”,便于自己使用时寻找。这么说吧,一幅作品上印章盖得如何,反映出很多问题,这不仅仅是习惯,更主要的是反映出艺术审美和文化素养。这事儿不小。
作者:刘仁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