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难忘那些事”系列之一二一

  当书法成为共识(十一)

  学习书法要做到“三不怕”,一是不怕出现厌倦心理,二是不怕别人妄加评论,三是不怕进步缓慢。可以说,这是横亘在每个书法研习者面前的“三道坎”,谁也回避不了,必须认真面对。

GqQmNEUCRmWhn41IopviPIJcxmNEHG0rp89R8zFH.jpg

  学习书法,与看书学习不同,我们看书,有的阅读,有的浏览,没什么硬指标,看过以后,可能会留下些印象,可能会记住几个“金句”,也可能短暂记忆后,过了一段时间也就淡漠,甚至忘记了。无论是“从薄读到厚”,还是“从厚读到薄”,可能都经不住岁月的流逝。学习书法就不同了,它不像读书那么随机,那么有选择性,甚至完全由主人做出取舍决定。相反,书法学习不能过于任性,更不能随心所欲,而那种“朝秦暮楚”、“喜新厌旧”的做法,是非常忌讳的。而如果在初学阶段,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重复”,要有足够的定力去克服“寂寞”,甚至要有足够的准备去接受“踏步”,这可是比较考验人的,不少人往就是在这个阶段“掉队”了。

iog4k664ZyhIbso3dBKfRd9pwzbd4WY1MKghhJgD.jpg

  说句心里话,学习书法,尤其在初期,是比较枯燥的,因为我们还没有完全适应作为成年人按照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书法研习,我们可能更不能接受学习了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研习而不见效果,因此,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但恰恰是这个时候,才是“黎明前的黑暗”,咬咬牙就过去了,“山重水复”之后,很可能就是“柳暗花明”,但不经历曲折、困难和坎坷,无法达到胜利的彼岸,书法没有“坦途”。

42aIj46cHNOfA81bnKonoQRVnCkzEXhUbbAW9jaP.jpg

  研习书法,不要怕别人说,更不能怕别人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就是了,如果人家说的有道理,我们不是吸收到了“营养”吗?即便说的、评的与自己的认知有出入,也正常,见仁见智的事情,没必要斤斤计较,非得要整出个“是非曲直”来。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的确感觉是“实干家少”,而“评论家多”,而这些“评论家”,有的可能是行家,有些可能是爱好者,有些可能就是想刷“存在感”。

jgPvKMRcGHjeEIncMOhuEZ5HNRDSsmLtm5eKMgOj.jpg

  有些研习书法的朋友,事先给自己定了阶段性目标,也就是想在几个月内达到什么程度,到几年后应该获得什么成果,而如果时间到了,目标未能实现,或者目标与预期有一定差距,就会觉得没有“成就感”,没有“获得感”,所以,在练习书法之前,自己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压力,而且是在纠结、担心、顾虑的心态中习字,心情始终没有放松下来。事实上,如果将目标定在从不熟练到熟练,从不相似到相似的程度上,还可以做到自身可控,但如果想要达到感悟和提升、甚至跨越的目标,就没有具体时间表了。有时的感悟,可能是瞬间的“顿悟”,可能是反复比较后的提炼,可能是自身千百次的总结,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并不是像乘坐公交车那样,到了一站是一站。如果方法不对头,感悟不到位,总结不及时,有时所花费的时间可能就是零回报。

Jh5GHj10zY7Po3nPihGLn7NSmBZukCFkcBqW0GtM.jpg

​  学习书法,就是要“胆大心细”,就是要调动主观能动性,就是要“活学”,你切不要有太多顾忌,太多杂念,更不要有太多担心,树立自信,静下心来,大胆写起来吧。

作者:刘仁刚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