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当书法成为共识(十七)
使用毛笔很有讲究。毛笔,虽然是由人来掌握的工具,但它似乎又是一种“有灵动”、甚至“有生命”的东西,你对它好,它就会好好对你;你对它不好,它可能还真的会惩罚你。说这话,还真的不是夸张,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用笔习惯,写字前、后,对毛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会对书写效果很有帮助的。
我们对毛笔的认知,可能更多将其视为一种工具,需要的时候,就拿来,用完了以后,就收起,讲究一点儿的人,用完之后会及时将毛笔洗涮干净,如果遇到不大讲究的,可能会一直放到下次使用时,才想起来把毛笔洗干净,最后可能会损坏毛笔,当然也无法达到较好的书写效果。有的人在书写过程中,特别是书法创作中,对毛笔的使用也不是很讲究,有时是小笔写大字,有时是大笔写小字,自己难为自己不说,也难为了毛笔,让别人感觉是在“敷衍”,甚至是在“放任”。我觉得,对于一个比较讲究的书法研习者来说,对毛笔这个至关重要的书写工具来说,一定要把握住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毛笔的挑选。毛笔的种类很多,有大中小号,有长中短锋,有羊毫、狼毫、紫毫、兼毫,有侧重实用的,也有侧重收藏的,有出自名地、名厂、名家之手,也有传统手工作坊的大路货,等等,不同的维度,可以分出不同的毛笔分类。抛开收藏、作秀这些非书写功能,但凡用于书写的,我们可能都要注意选择的原则,就是看字体、看习惯、看字大小,根据这些因素,有的放矢地挑选不同的毛笔,比如习惯于书写草书的,最好使用长锋羊毫,书写楷书的,使用狼毫、羊毫都可以,而如果书写行书、隶书的,则最好选择狼毫、兼毫,以满足笔画的遒劲和质朴;再比如,书写匾额、楹联、中堂、条幅,可能要根据纸张大小,字的多少来选择不同型号的毛笔,有时可能需要使用斗笔,有时可能需要使用中楷甚至小楷。一般来讲,正文与款跋应该换笔,以示区别。
第二个环节,是毛笔的使用和保管。毛笔的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决定了毛笔的寿命。依我个人经验或体会,毛笔使用前,最好用清水提前浸泡一个小时,使用前将笔锋水控干,以不流淌为限,放置风凉处待用,这样的毛笔书写起来才更为流畅,才可能实现不同运笔姿态所能创造的书写特效。如果使用新买来的毛笔,则需要用温水浸泡,让笔锋上的胶质与水溶解,不要用手直接劈开笔锋,不要用剪刀人为修理笔锋。毛笔如果“掉毛”,属于正常情况,不必在意。毛笔使用后,一定连同砚台一起洗净,砚台上绝不能留有残墨,否则对下一次书写的水墨调节会发生直接影响,毛笔清洗干净后,控干水,挂在笔架上,为了不伤笔锋,可以带上原来的笔帽,如果没有笔架、笔帽,可以将毛笔放在专门保护毛笔的毛笔卷帘中。当然浸泡毛笔,对新旧毛笔的水温也有所区别,新笔浸泡的水温稍高些,主要目的是溶解胶质,但不能烫坏笔锋,用过的毛笔,每次的浸泡和清洗,则可以用凉水。
记得过去曾有“手巧不如家什妙”的老话,意思是说工具的重要性,斧子是木匠的工具,菜刀是厨师的工具,而对斧子、菜刀的挑选和养护,是木匠、厨师施展技术的重要手段。所以,历来就有“不外借”的说法,也形成了十分“金贵”的世俗。书家的毛笔也是一样,挑选是一方面,养护是另一方面,如果毛笔“不在状态”,书写者也很难“在状态”。
我们可以从上述这些“小事”,了解一位研习者的习惯、态度,甚至是作风。
作者:刘仁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