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编者语
“世界原本简单,复杂的是我们自己。”这是采访结束后,刘海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他能在枯燥的琢玉生涯里坚持20多年,靠的就是一颗简单的初心:不为扬名立万,不为日进斗金,只为做一名安静琢玉的手艺人。如今,山河依旧,初心未改。
名家简介:
刘海,1977生,出身玉雕世家,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上海玉雕大师、海派玉雕大师、中国国家工美常务理事等。2001年在扬州创办毅海轩玉雕工作室,2007年进入清华美院研修两年,2009在北京创立刘海珠宝玉雕艺术有限公司。擅长器皿、人物、花鸟等题材,其作品在国内(国际)博览会上多次荣获大奖。
拒绝安逸,不断寻求突破
刘海出身玉雕世家,是一代宗师南玉一怪刘纪松的重孙,父母都是扬州玉雕厂的老艺人,所以他从小就对形形色色的玉石以及精美的玉雕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5年高中毕业后就师从焦一名大师学习玉雕技艺,成为刘家第四代琢玉人。
2007年之前,刘海一直在扬州做玉雕,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在扬州已经拥有了十余人规模的厂子。虽然日子过得很滋润,但他心中一直有个继续深造的梦想。2007年5月,他抛下了在扬州的所有产业,进入清华美院深造。尽管当时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但他依然义无反顾。
两年的求学深造,让刘海对于玉雕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他深刻理解了传统玉雕与现代玉雕的相同与迥异,传统题材与创新题材的对立与统一。正如他所说的,玉雕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它不是随意而雕的,它是玉雕师哲学思想的体现、生活态度的表达。
刘海认为,一名优秀的玉雕师,不是他有多少质地非常优良的玉雕作品,而是可以把一件很差的料子,做出令人感到惊艳的东西。真正的创作,就是在玉石本身的基础上,发挥出其最大化的价值,这是做玉最基本的原则。
琢玉如修行,过程最重要
刘海认为,琢玉的过程,其实就是修行的过程。他如果雕佛像,就会事先把所有相关资料、知识都了解一遍,然后从中体悟佛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在雕刻的时候把佛的情绪完美地表现出来。与其说是玉雕师雕佛,不如说是佛雕玉雕师。对于玉雕,刘海更看重的是作品的思想和雕刻过程,而大多数人看重的是最终成品。
多年的琢玉修行,刘海的心境已经变得非常平和。他刚开始学玉雕,会给自己定五年目标、十年目标,琢玉久了,心性坦然了很多,喜欢随遇而安,平淡自如。他不再跟随市场的动向琢玉,而是更喜欢遵循自己的内心和喜好,去雕自己喜欢的作品。
谈及琢玉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刘海也回答得诚恳坦然:“有时候一件作品快完工,但还没有完工的时候,人会陷入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但又必须压住性子,不能使情绪太过波动。做玉和玩玉是两回事,做玉只有完工的一刹那是幸福感,其他都是痛苦的。做的时候精神必须高度集中,就像高速路开跑车的紧张感。一般人是体会不到这种疲惫感的。”
刘海对自己的定位也比较简单,他说:“我喜欢有些特点的料子。第一,做玉的人就像给石头看病,十全十美的料太少,那是收藏家该拥有的,不属于我们。雕的时候我不太想成本,那是成品之后的事,我也不考虑市场价值;第二,我不适合当商人,但我也不是艺术家,那种标准太高,我只是个比较认真的手艺人吧。”20多年的琢玉生涯,这是刘海历尽千帆过后的自我评价。
以培养人才,传承玉文化为己任
刘海认为,每一位合格的玉雕师,都应该肩负传承玉文化的使命,所以,他特别注重对新人的培养。为了让自己的徒弟将来能成为玉雕领域的中流砥柱,他常常告诫他们要潜心研习技艺,不要太急功近利。同时,他还要求徒弟们每天下班候练习绘画一个小时。
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一直鼓励徒弟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不要师傅画成什么样,自己就做成什么样,这样是很难有进步的。即便是在自己创作的过程中,他也从来不反对徒弟们有想法跟他商量,只要是好的建议,他都接受。这种谦虚的为师态度,也让他和徒弟们之间的关系很融洽。
在原材料越来越贵的今天,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徒弟因为失误而造成的原材料浪费呢,刘海有自己的做法。他会在徒弟创作之前,用石膏为他们做雕刻细节推演,并告知各种注意事项,使徒弟们在下刀之前就能够统筹全局,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操作失误造成的原材料浪费。
治学严谨也是刘海带徒弟的一大特点,他不搞一言堂,但要求徒弟们的琢玉态度必须端正,偷工减料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件作品,他不求快,唯求精,徒弟一星期雕不好,他可以给徒弟一个月的时间去雕,但必须达到他要求的工艺水准。
枯燥的琢玉生活,有时候会让很多人感到迷茫,但刘海从不。因为他知道,人生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忠于自己内心信仰的事情,才会永葆激情。而在他的生活中,没有什么比琢玉更令他欢喜的事情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