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在生活中不断寻找最“普通”的东西,这些东西成为我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恩利
张恩利的创作在九十年代聚焦周遭情绪饱满的众生相,那个时代里的平凡人物是他的笔下常客。千禧年后,静物和空间是他作品的主要内容,对象均选自他的成长轨迹或生活里的记忆,带有另一角度的肖像意义。再到近年他用更为直接的绘画语言转化对日常物质性的凝视,创作出改变室内环境的全尺寸浸入式装置艺术“空间绘画”等系列。
张恩利《浴室》2007
张恩利把绘画投向空间后,空间成为了绘画存在的媒介,画的空间没有任何庄严与亮丽,他们只是伤痕累累的陈年旧屋,蹩脚的浴室和废气的小便池,甚至空的舞厅,从城市的喧嚣中,张恩利将形式与环境从那些被遗忘的角落中提炼出来。
张恩利《画室》2007
展览现场
近期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会动的房间”张恩利个展,引起广泛关注,其中展出的·《画室》,就是艺术家以室内空间为绘画对象的重要作品之一。把日常事物的物质性转换成绘画物质性是张恩利绘画实践的初始追求。专注凝视日常生活并将这种凝视用直接快捷的笔法转译成既单纯又真切的画面。
本次华艺国际(北京)秋拍呈现张恩利创作于2006年的《室内》,创作于同一时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展现了张恩利对透视法的巧妙利用,在作品中表现手法和画面内容成为一个整体。张恩利对透视法的应用从绘画手段演变成了画面形式语言,显得逼真而具有冷抽象的形式感。
Lot 8021
张恩利(b.1965)
室内
2006年作
布面油画
签名:06 恩利;室内 06年 张恩利(背面)
150 × 150cm
华艺国际(北京)2020秋季拍卖会拍品
出版:
《视觉生产》Vol.3,《视觉生产》编辑部,2007,p.150。
张恩利创作时在画布上直接起稿,而后再用正确的颜色调整,这样便有了“草图”的假象,同时这些痕迹成为了画面“笔触”的一部分。他认为当错误成为一种阐述方法时,观者会不断推测那些画错部分的原因。合理的错误变得有效,也使肯定变得复杂,这种有存在价值的“草图”,成为他画面的独到之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让那些错误的部分成为画面的组成部分。”而《室内》在画面中留出大面积的画布,所借鉴的是“中国式”留白。张恩利也会把油画笔当做毛笔使用,把油画颜色调的稀薄、透明度高。这些方法的积累都使他的系列作品更加明确。
隐藏在普通物中的非常态因素使我着迷。
——张恩利
Lot 8021 《室内》 局部
在这件作品中,张恩利有意识地将绘画性和想象力结合起来,墙角的线条用浅淡的灰色画出,地面用稀薄的灰绿油彩利落铺开,画布上甚至留有松节油淌下的痕迹,吊灯与地面倒影相互对应,使画面构图更多元。人造氛围是他作品的又一灵感之源,光线渗透在画布中,灯泡与吊灯都模模糊糊地闪着光芒,好像光线的气氛浓厚而富有触感。《室内》省去了静物和家具,这些由轮廓、留白的墙面和地板上的光影组成的东西。这些痕迹只是存在而已,却并没有任何说明,它们只是暗示了一个等待填充并增添细节的而已。
Lot 8021 《室内》 局部
在飞速造就全球化的时代,抛开浮泛的社会意义与形式审美,张恩利着迷于一种具有“灰度”的虚无空间。他将眼光投射到社会活动与制度结构最深层次的连接点——日常生活,构建其精神与心理的真实境遇。在他的画中,我们依稀能辨识出将照片图像转到画布时所用的“网格”痕迹,令我们得以了解艺术家是如何处理并再解读这个世界的,这样一种踌躇和试错的知识态度是一种当代思维。
敬请期待!
滑动查看华艺国际联系方式
作者:华艺国际拍卖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