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镇上最多时有十多个老铲子,现在健在的只有七八个.直到现在他们都没放弃自己的老本行,铲货方式从铲农村、变为铲地摊、铲古玩城。小弟是俗人,喜欢听老铲们讲故事,老铲们也喜欢将他们经历和我们分享。其实铲子们都不是有钱人,他们铲了几十年的货,也就够养活一家子。大家可能会认为他们没铲到好东西,赚不了几个钱。其实在八十年代初,由于信息不发达,镇上只有一人在收购古玩,一线铲子们就算铲到值钱的东西,收购商也不会给多高的价格收购。收购商明知道这东西能卖1000,他也不会拿100收你的货,最多拿十元二十元收货,铲子们一件能赚几块钱就乐翻天了。听他们说,当时的铜宣炉都是按铜价收的,收购商也不收这类东西,一个2块钱都没人要,最后只能按铜价卖出去,赚点铜的差价(有的一个月能收百来斤宣炉).每个铲子都有各自引以自豪的例子,有的花了五毛收的佛像,卖了三十,赚了六十倍。有的三元收的紫檀笔筒,卖出了八十的高价。当时我问过铲子的一个问题也是大家都想问的,为什儿你们收货时不留几件,得到的回答是一致的,摆着钱不赚是傻子啊! 这都是八十年代初一线铲子们的大致经历!明天说说铲子们九十年代初收货经历,九十年代留给铲子们的是出手后,留下一叠叠的古玩照片。小弟文笔差,读书时语文没及格过,挤了一个多小时才挤出这几个字,各位见笑了。
作者:默默138333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