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青年山水画家邓渰虬印象
随着所写的书画家越来越多,为了避免重复别人和重复自己,我常常在标题和开头上做文章——一般是从他们的名字或斋(堂)号入手,尽量找出与其他人的不同来。因为书画家的名字或斋(堂)号都极具个性,所以这一招屡试不爽。虽然这个“渰”字非常难认,但我还是很快就查到了出处。《说文》曰:渰,雨云貌;晋张协《杂诗》之九云:凄风起东谷,有渰兴南岑。常言道“云从龙虎从风”,联想到画家的“丰笔居”正好开在滕王阁下,“渰”后面又是一个“虬”字,标题便顺理成章地蹦了出来。
此为题解,下面言归正传。
邓渰虬不是科班出身,但却在钟灵毓秀的绳金塔下长大。也许是得古塔灵气,孩提时代他就喜欢照着画片和小人书学描历史人物。参加工作后,他矢志不渝继续学画,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和大部分收入用在了这上面。
在了解中国画史和阅读许多名家的作品之后,邓渰虬选择了山水画作为主攻方向,并悉心揣摩历代山水名家李成、郭熙、范宽、王蒙、龚贤、石涛等人的笔墨技巧与绘画风格。他学李成的“淡墨如梦石如云动”,学郭熙的“鬼脸皴”和“笔力劲健水墨明洁”,学范宽的“雨点皴”、“积墨法”和“雄阔壮美笔力浑厚”,学王蒙的“解索皴”、“牛毛皴”和“水晕墨章元气磅礴”,学龚贤的“用笔苍郁古拔,用墨浓重而润”,学石涛的“构图新奇豪放郁勃”。他贪婪地吮吸着大师们的营养,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而且力图在作品中呈现自己的风格。
以邓渰虬的作品观之,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被江西省美术家协会收藏的《秋》以色宣画就,回溪断崖、云烟变幻,颇得郭熙“秋山明净如妆”之神韵。《雪》以顶天立地的章法凸显其雄伟壮观的气势,寒林萧瑟寒水幽深,岩渚汀州错落有致,呈现出一种古拙敦厚的风貌。《飞瀑鸣泉》表现了江南的湖光山色,重山茂树浑厚华滋,层层皴擦积染,用笔苍古雄健。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他后期创作的《胸怀系列》。从这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画家比较系统地吸纳了龚贤的绘画理论,“笔、墨、丘壑、气韵”融会贯通,笔法老,墨气润,丘壑稳,三者兼得气韵生动。他在构图上力求在稳健中求奇特,于险绝中见平整,视野开阔气象万千。在重视笔墨的前提下,他还极大地强调了大丘大壑,目的在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真实丰富的感受。这种将北派山水的雄伟壮观与南派山水葱郁秀美结合起来的风格,在我省的山水画坛还不多见。
渰罩西山何日起,虬藏滕阁待时飞。作为年轻一代的山水画家,邓渰虬当然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他在艺术之路上的跋涉奋进,分明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本版文章均源自《经济晚报》
作者:mmm99999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