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林海微澜:紫黄日记 2010年5月5日 海黄凉席

林海微澜:紫黄日记 201055 星期三 湿热多云

天气一天一天热了起来。

又到了搬凉席的时候。

黄花梨凉席,份量不轻,尤其是海黄。陈料的。

新陈的分别,有时候很鲜明。

比如新制的草席,有很清新的茵草气息。陈年的草席,浸满了岁月的洗礼。这种气息,叫做光阴。

这黄花梨的新陈,大概也是个类似的流水不争先。

新品的香,清新,陈年的黄花梨,醇和。

比如普洱,比如茅台,比如汾酒竹叶青。

新不如旧。

 

也许将来会有人说:比如黄花梨。也许。

 

第一张黄花梨凉席,大概出自福建吧。

也许这初衷无非是物尽其用,所以从大件的家具,一直到细小的手珠,最后到刨花,木渣,通通不放过。

这当然是个过程,黄花梨没那么火的早些时候,凉席已经是最底层。

那时候,多半没什么人费心思掺假做表面功夫。

后来自然不好说了。

这世上的许多匪夷所思,往往来自供不应求,或者贪婪大于恐惧的捡漏与逐利。

于是同样的一床海黄凉席,有好几万的,七八千也可以有交易:只要付钱就给你弄。

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到如今,真品的海黄凉席已成稀罕货。真品的海黄手珠也不太多。

回看早几年的随笔随言,还真应验了那么随口一说:海黄差不多没了,越黄就是海黄。

最新的非为胡作之“海南黄花梨内幕”:黄花梨就是香枝木。

且“与时俱进”一回:算不算“飞为胡说”?

这胡“说”的说,从非洲马达加斯加之“紫檀”的大叶,到宝岛海南的黄花“黎”。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瞒上欺下,不辨马鹿。

 

继续与时俱进:欺下瞒上的弄权者,是否开车上路的时候也不看红绿灯?或者分不清楚?

 

海越的水,就这么越搅越浑,尽管最初并不很深。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上梁不正,承受的自是在下的芸芸劳力者众生。

 

又说远了,好好琢磨木头。

这陈料海黄凉席,保不齐也迟早的被越来越多的后来者当作越黄出品。

海黄的身影,就这么渐渐远去。

二十一世纪初年,一个无心插柳的传奇。

 

大江南北,大概只有一个人有资格说有心摘花。他的名字叫杨波。

新世纪的缘木求鱼。

鱼,我所欲也。

万类霜天。

 

夏日炎炎,好好地享受海黄凉席。

作者:eddie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