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摩喝乐~宋女

摩喝乐侍女像
宋代
高 8cm
河南出土
     宋代摩喝乐侍女像,高8厘米,五官端庄,面容丰满,作持物侍立状。此像为红陶模制,烧成温度很高,陶质细腻、坚硬。背后压膜时留下的指纹清晰可见,头发、衣裙和飘带等处的花纹、花边均为手工刻画,细如发丝,非常精细。
    关于摩喝乐, 冯骥才 先生在他的《 七夕·摩喝乐·仲爷 》中曾有非常精确的叙述:“ 摩喝乐是一种陶土塑制的化生孩儿的偶像。化生就是变化孳生。从本意上说,摩喝乐是一种生育的崇拜物,一种求子的象征。每到七夕,已婚的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这正是人间表达祈求天助、实现求子愿望的最相宜的时刻。摩喝乐便成了人们七夕风俗的主角。 开始——也就是唐代,人们把化生孩儿刻画在泥饼上供奉,或者制成蜡孩儿,放在水面漂浮为戏,希望天降吉祥,妇女怀孕得子。到了宋代,这一风俗愈加兴盛起来。人们开始用陶土精工细制立体的摩喝乐了。七夕这天,富裕人家都在中庭摆上雕制的楼阁,饰金装彩,把摩喝乐放置其间,表示崇敬;普通百姓也纷纷到街市购买摩喝乐,放在家中虔诚供奉。宋代很多风俗典籍如《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梦粱录》乃至一些诗文小说,都有生动和有趣的描写。由于摩喝乐广受民间喜爱,内容渐渐扩展,由传统的化生孩儿,到神佛偶像,世俗人物,奇花异兽,社会风情,应有尽有。然而,这种内涵的泛化,是否导致这一风俗渐渐走向消解?反正到了明清时期,民间求子和生育的崇拜,基本上都转移到山神娘娘(碧霞元君)、海神娘娘(妈祖)和送子观音身上去了。”
    宋代服饰从总体上看,一改唐代形成的开放、自由、绚丽的风格,而以保守、复古为基调。统治者大力推行程朱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要求妇女在着装上“唯饰洁净,不可异众”。此女所穿“背子”和百褶裙都是宋代比较流行的女装款式。“背子” 源自唐代“半臂”, 其特点是衣襟敞开,不用纽扣或带子系连,里衣露出,穿着方便,简洁质朴。百褶裙又称“折裥裙”,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隋唐以后,折裥愈加细密,史籍中有“百褶”“千褶”之说。与唐、五代女裙的宽博、拖长相比,宋代百褶裙更显窄俭、小巧,不事张扬。此女发型为宋代年轻女孩常见的双鬟髻,梳于耳后,缠以流苏(飘带),妩媚之中透着端庄贤淑。河南禹县白沙北宋赵大翁墓壁画中,一位手捧托盘的侍女就梳着类似的发型

作者:江上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