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不可抹去的历史遗迹-旧瓷底部中的火石红

     不可抹去的历史遗迹-旧瓷底部中的火石红

   古玩行业中绝大多数人在看瓷器时有个习惯,总是要把瓷器翻过来看看底部。其目的有两个,一是看看有没有火石红痕迹,二是看看瓷器的制做方法,是属倒浆还是立坯。那么火石红是怎么回事?倒浆和立坯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不谈瓷器的制做方法,先来谈谈火石红的问题。

    火石红是瓷器在烧造过程中从坯胎与瓷釉中渗透出来的一种特殊物质,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钛及氧化硅的合成物。它是在高温焙烧坯胎时所产生出来的一种杂质沉积物质。我们知道,瓷土是由高岭土,瓷石及长石等原生矿物质所组成,而原生矿中又含有大量金属和非金属杂质在里面,其中金属元素氧化钛及三氧化二铁为主要成份。虽然在配制瓷土前要经过分选,捣碎,过筛,淘洗,碾压,制泥,陈腐等等工序,但还是不能彻底地清除这些金属杂质。这些微量的,细小的金属杂质随着坯胎一同进到窑炉中进行焙烧,当窑炉炉温升高时坯胎中的水分变为蒸气后迅速排出,而金属分子则不能随着水分的蒸发而跑掉,它仍然滞留在胎土分子粒中间。当窑炉炉温升至11001200度时,胎土中的氧化硅,氧化铝及水云母等分子结构开始溶化填充胎土长石分子间的缝隙,由于窑炉中还原火焰(即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的时间)的缘故,使得重金属在液体沸腾中沉积下来,慢慢地沉积到了坯胎中的最底部,也就是瓷器的底足与底板。当坯胎完全烧结后,产生出来的瓷器便会沉积下一层,或器足釉与胎体之间的一线,或足根的某一部位淡淡的氧化铁,氧化钛与氧化硅的混合物,即我们常说的火石红。这原本是制瓷工艺中的缺陷,是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及去杂不净所致,虽然在明清两朝制瓷鼎盛时期窑工们曾努力地克服这一缺陷,但或多或少地还是留下了这些不可抹去的遗痕。然而今天的制瓷业己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高速度发展起来,瓷土的提纯技术己远远地超出了旧时代,现代机械化生产所制出的瓷泥己达到了现代化生产要求的纯净程度,所烧制出的瓷器己很难再找到瓷胎中的火石红现象了,也就是说现在绝大多数仿古瓷中再也找不到火石红现象了。从这一点讲,原有生产方式不可避免的缺陷却成了我们当今众多专家鉴别旧瓷可以参考的一点依据了,目前虽然也有个别的仿古瓷有些有火石红现象,但你只要用心地仔细去观察,就不难看出它是上的色釉还是胎中沉积之物了。

                    李广琪     写于2001.11 

作者:ligqi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