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药”不“打眼”有秘诀!
很多人在一起聊天的时候,都会聊到自己的吃药经历,也有很多人说如果再去购买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问题。所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要说防止吃药或者打眼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其实是知识和经验,然而光学习是没有用的,还需要更多实践来辅助。但是实践不一定要下手,可以一边看一边了解,了解了再下手不迟,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这吃药的境界和几种破解吃药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四重不同的文玩境界:
第一重:初生牛犊不怕虎,井底青蛙敢吞天。 第二重: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第三重:闲来座下话桑麻,茶亦醉人何需酒。 第四重:云在青天水在瓶,坐看云卷云舒时。 无论身处哪一重,都没人能敢打包票说自己是火眼金睛,从来不走眼。
打眼与吃药
这两个词,来自在古玩界,管买错了东西就叫“打眼”“吃药”,这些词颇为形象,也饱含了玩家哑巴吃黄连自怨自艾的苦状。一见那物便不由得如鲠在喉,吞不下、吐不出,丢了舍不得,留着又闹心。于是便又出了一个词儿——“交学费”,这倒有了释然之意,但免不了有了点黑色幽默。
见招拆招破解他
咱们分析几种容易被吃药的原因,然后破解他。
一种:
纸上得来不觉浅。资料看得多,纸上经验丰富,但一上手就懵头。 破法:多上手,早上手,只看不买。如果您刚入门,或者还在门口徘徊,这一点很重要,实地去看看吧,就当散步了。
二是:舌吐莲花扰心魔。积累了一定经验后,经不起商家炒作概念,如金刚套用其它文玩门类“矮桩”“肉纹”“XX桩”等等,明显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之嫌。
【破法】多看一些老的、公认的资料,不要相信胡诌。
三是:旧瓶无限装新酒。我们玩的是传统和文化,商家弄的是创新,整出来无限种树籽顶得都是“菩提子”的名号,炒出来的概念,要价还不菲,何苦打眼呢?
【破法】不选贵的,只买自己懂的。连来路都不明,不值得买。
四是:群山万壑赴荆门。这种打眼就是被人做了局,还死心不悔。比如贴吧三令五申禁结缘,偏偏天天有人做局,偏偏有人上当,而且还是扎堆着出现。要知道,这种削尖脑袋在贴吧做局的ID,背后有多少马甲号在捧着呢!?
【破法】还是不信忽悠,先弄懂再说,一万个人说好,不一定你买的就好。
作者:瓷器鼻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