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自古名山,多钟灵毓秀之气。南海之滨的西樵,更是如此。它不仅孕育了诸如李孔修、薛始亨、康有为等一代书画名家,更广引八方文苑,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吸引古今诗人、书画家观其景,发乎情,而诉诸笔端。在既往的文人作品中,或豪放的辞赋,或壮美的诗篇,或秀雅的画卷,或跌宕的书法……,成为岭南人文艺术的宝贵遗产。清代以诗书画三绝著称的黎简,深得东、西二樵(东樵为罗浮山)之三昧,遂以“二樵山人”名其号,以彰显其志趣所在。在他的笔下,西樵之幽静、深远、高致,尽收于诗书画中,此乃古人写西樵之典范。
当下之时,传统回归之风日盛。以西樵文化为依托的樵山书院应运而生。以画家陈永锵领衔的书院同仁,整理国粹,弘扬桑梓文化,已在学术界崭露头角。在梓行典籍之余,书院更深挖西樵宝库,以图全方位展示、宣扬西樵文化。岁在戊子仲秋,书院盛邀海内书画名流,齐聚樵山。少长咸集,极一时之盛。书画家们探赜索隐,登临幽境,浸染烟霞。西樵之内蕴与外景,已使诸家沾溉芬馥,并运之于笔。不足一月,带着水墨余香的山水佳构及书法墨迹便汇集书院,蔚为大观。绘画者如梁世雄、陈永锵、陈金章、李劲堃、李东伟、韩浪、方向……,书法者如陈永正、张桂光、陈景舒、林亚杰、崔陟、李穆、唐吟方、叶鹏飞……等,均为当今书画界之中坚。他们笔下的西樵,或林深幽美;或磅礴大观;或艳阳普照,层林尽染;或秋雨初霁,天朗气清;更有小桥流水,蓑翁船行者;或墨气淋漓,丰神卓绝者。既有壮达之观,也有秀美之景,此乃今人写西樵之大成。
笔者探研书画多年,但拙于临池,虽偶及绘事,亦属胡涂乱抹,未敢示人。曾登临樵山多次,常常恨不能亲执大笔,挥洒观感于绢素之中;所幸的是,如今见百余家挥写樵山之艺术佳作,正发我所不能言,极大地填补了自己不能写西樵的遗憾。更为庆幸的是,在撰写此序之时,主事者孔君繁文来电云,书画集借得黎雄才、关山月等诸岭南名家描绘西樵的画作。名家云集,此书画专集的出版,自然就更为全面了,其意义无疑也就更为深进了一步。
古人写西樵之书画虽多,但传于后世者尠,就更不用说专门的书画集了。如今,以写西樵为主题的书画专辑问世,这不仅是西樵文化中的一件盛事,更是前不见古人之善举。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后人,此书得之矣。
是为序!
朱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博士,广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广东省美协学术理论委员、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理事
注:此文载《名家写樵山》,香港:书艺出版社,2008年。
作者:朱万章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