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爱德华 马奈的作品——《老乐师》

爱德华 马奈的作品——《老乐师》

     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是一个充满变革的国度。伴随着十八世纪末叶的法国大革命,国王、贵族和教士跌下了神台,绘画艺术也挣脱了宗教,神话的束缚,把目光投向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三教九流。而且,对学院和沙龙的抵触和叛逆促使新的艺术观念,技法和表达方式的孕育和产生。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奠基人的爱德华 马奈就是在这样的政治经济背景下成为引领艺术变革的旗帜。        

    自幼喜爱绘画的马奈在托马斯 库图尔(Thomas Couture)的工作室接受了六年的学院派艺术训练,同时,他还利用业余的时间临摹了大量罗浮宫中收藏的前辈艺术大师的作品。在欧洲各国的游历中,他深受包括荷兰大师弗兰斯·哈尔斯(Frans Hals),西班牙大师维拉斯奎兹(Diego Velázquez)和戈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等人作品的影响。         

    提到马奈的作品,耳熟能详的是《草地上的午餐》,《奥林匹亚》,《吹笛少年》,这些作品开创了鲜艳、明亮、色彩光感强烈的印象主义画风。这幅被美国著名收藏家切斯特 戴尔(Chester Dale)收藏的《老乐师》为马奈1862年所作,作品长248.2厘米,宽187.4厘米,上框后大小为长289.6厘米,宽230.5厘米。 

     马奈的早期作品具有松散的笔触,简化的细节,并抑制过渡色调的特点,作品的题材往往是乞丐,演唱者,吉普赛人等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而且其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有真实的原型。这幅《老乐师》中的人物就是来自距离他在巴黎市区蒙苏公园(Parc Monceau)工作室附近的,被他称为“如画般的贫民窟”的叫做“小波兰(Petite Pologne)”的街区。画中坐着的乐师名叫Jean Lagrène,是当地吉普赛乐队的领班,靠在街头表演和给艺术家当模特为生。右边戴高帮礼帽的男子名叫Colardet,靠拾垃圾和做五金小生意为生。最右边位于画幅边缘的男子名叫Guéroult,被描绘成“流浪的犹太人”的形象,一种典型的局外人。画中角色的姿势和服饰让人联想到维拉斯奎兹笔下的人物和十七世纪法国画家路易斯 勒南(Louis Le Nain)笔下的农民。         

    这些来自巴黎社会底层的人物在这幅作品中被安排在了画面狭窄的前景中。坐着的老乐师面向画外,其他角色则静静地围绕在他周围,面无表情。人物之间相互独立,没有目光的交流。左边的男孩和右边的戴高帮礼帽的男子目光落在老乐师的身上,但是乐师的目光则与画外观众的目光相交。这种画中人物相互独立,没有感情交流的表现手法在马奈同时代人的眼里是反传统的,超时代的。

老乐师 1862年 (爱德华 马奈)

作者:腾飞的烟尘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