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很多事情都能勾起你对过去的回忆。比如,一首歌,别人说的一句话,或者你忽然看到了什么。对过去的回忆通常是客观的,因为那已经是走过的岁月,是大脑里的印痕。
和多数人一样,我的最美的回忆也是对童年时光的追忆,我感觉那是一段童话般的成长故事。
我的爷爷和大爷是老弟兄俩,我们的穷家业是他们老哥俩贫手创造的,在那个土坯房围城的四合院(我们一直称作“ 老院子”)里,繁衍养育了几十口人。我出生在1976年,中国社会的一段荒唐经历结束了,各家各户开始平静下心来,艰苦奋斗,养活老小。
沿着时光的隧道,我能记起的最早的回忆大约是三岁的时候。那时候,我和爸、妈、大哥、姐、二哥,一家六口人住在老院子面向南的最靠西的一间屋子里。一家人住一间房,一间房就一张炕,一块地。地上打了锅台,摆了柜子,能允许人站立的地方就很很少了。由于门前还有面朝东的房子遮阳光,我们住的这间房子就光线很暗,当时老院子的人叫这间房子叫“黑道道”,意思是又窄又黑。也不知道在“黑道道”住了多长时间,爸爸的弟弟要结婚了,我们全家便搬出了老院子,在距离老院子不到500米的地方盖了一套新土房子(今天是我们村尚存的唯一的土坯房子),刚结婚的叔叔和婶子又住进了黑道道。这间黑道道是爸爸弟兄六个结婚都住过的新房,后来都陆续搬了出去,只有爷爷和奶奶一直等到刚住进新房不久后就都离去了。
搬到新房子的各家也会每天晚上来老院子转转,和爷爷奶奶唠唠嗑。一盏煤油灯,一根羊骨头做的老烟锅加一袋旱烟,两个高枕头,爷爷总是半靠在炕上边吸烟边和大家说话。奶奶总是在旁边缝衣服或者帮孙子捉衣服上的虱子。爸爸妈妈或叔叔婶子则坐在地上的椅子或板凳上,男人抽烟,女人拿针线或嗑瓜子,一家人的闲唠嗑像例行公事一样。我们小孩子经常围坐在大人的周围,听他们讲过去打猎的事情,或狼拍门,或谈土匪逃难等一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像听神话一样。今天的孩子长大后,也许不会想到我们这一代人在没有电,也没有家电的黑暗的夜晚度过的这样的生活。
那时候,我们经常玩的一种游戏叫“抓特务”。十几个小弟兄,有扮“八路”的,有装“特务”的,拿上木棍就是枪。老院子有的是草圈、驴圈、羊圈和很多破墙残垣,很多地方都可以“藏身”。这一游戏通常在晚饭后天将黑未黑的时候玩,分配好人后,“特务”先藏好,“八路”找啊,追啊,抓啊……每次都玩到天大黑,浑身是汗的时候,被老妈抓着手抚着脑袋领回家去。记得有一次,我们当“特务”,把堂弟埋在了草里面,“八路”怎么都找不着,于是说我们藏的太“过分”了,和我们重新制定政策。而堂弟则浑身是草的,被婶子拉起胳膊,照屁股踢了一脚领了回去。有时我们也会玩恼了,吵架或打架,“臭”不了几天就“好”了,大人说我们是“狗联亲家”。
这一游戏,从我能跑腿起,持续到我小学毕业,是我童年的特色游戏。
第二个比较有特色的活动就算是扣鸟了。
每逢冬天下雪的时候,当雪下的完全覆盖住了地面,鸟儿便没有地方觅食,我们便会拿着扣板去扣鸟。扣板是用马尾巴毛搓的细绳挽成一个活套钉在木板上,通常一个板上能钉十到二十个活套。雪停后,扫开一片雪地,把木板用土埋住,将扣套分好,上面零星地撒点谷糠,饥饿的鸟儿看见了就会来吃,有的被套住脑袋,有的被套住腿子。看见鸟儿被套住了,我们便会飞跑过去将其活禽,然后再分好扣套,等待下一个上扣的鸟儿。运气好的时候,一天能抓几十只鸟,很多鸟儿是平常看不到的野鸟儿。为了享受抓住鸟的兴奋,我们能在雪地上翘首以待一整天,而抓住的鸟儿玩不了几天就被烧的吃掉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对不起那些鸟儿,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的生命脆弱的和这些鸟儿一样。除了冬天下雪抓鸟,我们一年四季都没有停止过对鸟儿的伤害。夏天掏鸟窝,大鸟小鸟一起抓,新生的鸟蛋也掏下来煮的吃。还有用弹弓打鸟,用砖压鸟等等。回想起来,当时真的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了鸟儿的痛苦之上。但当时所获得的快乐也确实是无与伦比的。老爸是个心非常善良的人,从来不伤害动物,老批评我,但没起多大作用。他白天通常在地里忙活庄稼或者在外面放羊,我在家门口上学,课余时间比较自由。那时候的我还不懂得“爱护鸟儿”。现在我有个心愿,如果我将来很有钱,那么我愿意投资一笔,用于保护动物,保护生态。
我们还有很多的活动,比如每天放学后,我和堂弟拿着塑料袋,到田地里给猪拔草。拔草也有很多乐趣,在午后的多彩的阳光下,在绿色的田野间,我们可以抓蝴蝶,抓虫子,逮老鼠、黄鼠、跳鼠等。干这些活都是要讲究技巧的,没有技巧的人一个也抓不住,有技巧了不费力。比如抓蝴蝶手要横甩,并准确判断它起飞的方向和速度,才能抓住,而且能抓活的。把胳膊弄湿,把蝴蝶轻轻按在胳膊上,胳膊上就像彩印上去了一直活蝴蝶一样,高兴的不得了。跳鼠很狡猾,把自己的洞口都堵死了,你要用棍子或脚后跟在洞口方向的前方踩戳,它有一两个距离地面非常近的逃生口,戳开后,把衣服或帽子盖到一个眼上面,然后用棍子在另一个眼戳,跳鼠便会往出跳,跳在衣服里就被活捉了。如果你不了解这一点,只是挖洞口,很费力不说,等你挖开洞口,它就从逃生口跳出去逃跑了。拔完草后,背到自家的瓜地里,边看瓜地,边大吃一通,非常痛快。还有打钱、弹瓶盖、扔沙包、跳绳、斗鸡等很多在学校里玩的游戏,感觉玩都玩不完。春节拜年收糖,过生日吃长面条,跟老妈赶着牛车去乡上跟会看秦腔等,都是抹不去的回忆。那时候,屁股下垫上两块砖头,坐在用帆布搭成的戏台前,被炎炎烈日刺眼地晒着看秦腔,绝对比今天坐在剧院看电影还兴奋,尽管也看不懂什么。
回想起这些童年的事情,像是沉静在一本读过的书里,一幕幕往昔生动的画面陶冶着今天无助的心灵。我想,这些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应该比鲁迅笔下的润土的童年活动要丰富的多吧。毕竟,时代前进了一步。
但后来,我长大了,到乡上的初中上学,走上了一条没有归途的路。在求学环境的转变过程中,我逐渐由一个满身土味的农村孩子转变称了一个酷似城里人的城里人。那些走过的岁月渐行渐远,而越来越必须面对的,是城市里的复杂人生体味。
堂弟初中毕业后便辍学了,他一直羡慕我上过大学,又读了研究生,觉得我是村子的骄傲。但现在每当我有机会回到村里的时候,看着他潇洒地干活,无所顾忌地畅怀笑,冲动地和身边的人打闹,尽情地吃喝,我心里都有怅然若失的感觉。
今天,我才知道,那时自己过的其实是天堂一样的生活!
作者:zhy19760404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