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 。西方古代绘画,画的是对象。艺术是发现真实(柏拉图主义)。米开朗基罗,说他只是从石头里找出那个雕塑。真实“对象”隐藏在现象中。艺术家是就像矿工,挖掘“对象”。不是创造,也不是表达自己。(比如希腊、古埃及的雕塑)
古典绘画作品,看到的是“对象”,而不是借用“对象”来表达颜色、风格、技术。画家面对“对象”是虔诚、谦卑、仔细。就像人们拜山神、树神、河神。
自我和对象 “对象”就是自我。投入到具体、实在的“对象”中,才能找到具体实在的“自我”。
独立的自我,只在纯粹思辨上才有意义(笛卡尔)。作为存在的自我,独立就意味着虚无。所以,在生活现实中,抛弃独立的自我(个人主义),就是远离虚无;投入到具体的对象中,才能使自我充盈、饱满。
幸福的人,都是投入在具体的对象中。烦恼的人,往往忽视了具体实在的对象,而陷入“自我”的世界。
艺术是人的存在方式,是生活方式。必须以”对象“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中国绘画
柏拉图是二元论、形而上。中国是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绘画,是从人与世界统一的角度,看世间的对象。对象不是外在的对象。中国人不像矿工挖掘“对象”,而是
文学的、诗意的方式,表达一种境界。敦煌壁画、宋代工笔、山水,不是西方式是发现“对象”之真实,但仍然有一种艺术的“真实”感染力,不是消遣、把玩、游
戏的艺术。
。现代绘画,强调个性风格、语言表达、艺术观念、个人情感,或者是热衷于技巧、色彩、材料、视觉。绘画就变成了游戏、娱乐、消遣、把玩的东西,而不是与“真实对象”有关的艺术。所以现代绘画,大都缺少一种神圣、真理的分量。
印象派,注意力转向视觉感官,光影色彩。后印象派,转向个人自主的绘画风格,更多是顺从个人感情,而不是表达”对象“。
印象派之后,艺术脱离了柏拉图的古典传统。
绘画和图像。绘画要证明自己,必须与图像划清界限。比如摄影。
1)现代主义。形式、表现、风格、观念,抛弃“对象”,绘画本身就是目的。狭隘的为艺术而艺术。比如先锋派。
2)技术、个人特色、手工技艺,来证明绘画高于图像。比如照相写实、古典写实。这是学院派的主流。这是一种新的唯美主义。不愿意承认图像技术、摄影技术的能力,或者是不够了解
。
3)绘画的主题,回到“真实”。而不是感觉、趣味、形式、技巧、色彩、语言之类话题。或者像西方人,如虔诚的矿工,挖掘出对象的“真实”。或者像中国古人,诗意的、统一的世界的真实。
作者:z731747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