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到扶版的佳藏好帖了,更高兴地是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古旧田黄!相对和田玉而言田黄质地较疏松,因而脱水相对严重,尤其是古旧田黄。明以前的田黄相当于玉器中的高古器,脱水使表观与新出田黄差异很大,其萝卜纹呈现状态也不一样。我曾在博文中认为古旧田黄当有补水过程,也因扶兄的盘养过程得到印证。不过,扶兄认为此观音为南宋之物,我建议定为明早中期也许更妥,因为此为供奉器,呈色系香火所致,与寺坪田还有差别,但确为田黄。见识粗陋,敬请斧正。
我所说的田黄较和田疏松是指致密度,更多的是晶格结构上的差异,因此田黄更易脱水和风化。至于萝卜纹,我认为清早期以前的田黄坑口和现在不一样,更接近于现在坑头田的状态,由于风化和脱水盘养时表皮更像油饼的表皮状态,不知妥否?
作者:碧栎瓷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