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8世纪英国访华团随团画家作品《西湖雷峰塔》

18世纪英王马葛尔尼使华团画家威廉·亚历山大作品《西湖雷峰塔》(铜版画)

    画面45.5×30.7cm。手工纸印刷。

    本铜版画,以雷锋塔为近景,进而透射西湖,远及保俶塔。作品题为“VIEW of the TOWER of the THUNDERING WINDS on the borders of the LAKE SEE-HOO, taken from the VALE of TOMBS.”署名W.Alexander.del,,出版日期为London,published April 12,1796,by G.Nicol.作品以西画写实手法,再现了乾隆时期雷峰塔及西湖风貌。

    1793年,英王乔治三世以为乾隆皇帝祝寿之名,派出以马戛尔尼勋爵为首的庞大访华团。该使团遍游大清直隶、山东、江浙、江西、广东等地,随团画家威廉·亚历山大画了一批中国风情画,因其内容涉及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诸方面,它们不但成为18世纪西方了解中国的最早的形象资料,还成为此后西方人关于东方景象的一个重要意象来源。本藏品即为威廉·亚历山大当时画作,于1796412日出版,并收录于1797年第一版《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作者:斯当东}第三卷

    200911月北京今日美术馆1号馆举办了《威廉.亚历山大的乾隆帝国 》专题展。展览介绍: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使华的重大历史事件,留给了后人许多珍贵纪录,包括正使马戛尔尼的手记,副使乔治.斯当东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正使随员巴洛以及安德逊的著作等,其中在美术界影响最巨者为随团画师威廉.亚历山大,根据所见所闻所画的水彩画,以及由其水彩画作所制作的铜版画集。
   
威廉.亚历山大,1767年出生于英国肯特郡,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习画,25岁那年被选入马戛尔尼团,担任随团画师,沿途将中国的山水、人物、建筑、礼俗等做了大量的描素和绘图,清楚地显现了乾隆时期的中国,对欧洲的知识界和美术界影响深远。后来,西方媒体报导中国时,竞相模仿威廉.亚历山大所描绘的中国形象。
    
尽管威廉.亚历山大的画作在西方已具有显学的地位,但长年来却受到中国美术界的忽略,直到近年,知识界始进行部份译介,本次今日美术馆的展品为陈丹青先生所收藏,为威廉.亚历山大原版铜版画在中国的首次公开展示。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作者:斯当东}三卷本中收录的绘画作品大部分均出自威廉亚历山大。该书第17章也同时记录了游历杭州的情况。“在杭州停留期间,王大人仍然和从前一样热诚,邀请了巴罗先生和其他几位团员游玩西湖。他们坐了一只漂亮舒适的游艇,还附带一只承办食物的小船,泛舟游湖。西湖是砂砾底,湖水很浅,非常澄清。湖里鱼很多,可以钓出来立刻烹食。湖面上有很多游艇,游湖的都是男人,这里的妇女不在这种场合出面。美丽的湖水,直径约三、四哩长。在湖的北面、东面和南面环绕半圆形一系列名山胜地,由山底到湖边一条不宽的平地上做了适应环境的风景布置。西湖周围建了许多达官贵人的别墅、著名的寺庙,还有一座皇帝行宫。湖水同从山边冒出来的小溪流在峡谷中汇合,上面建了轻便巧妙的石桥。山顶有几座宝塔,其中一个名雷峰塔最著名,它建筑在突入湖面的一个险峭半岛的边沿。它的下面四层仍然屹立在那里,上面的几层都倾塌了。在它朽烂的飞檐上还看得出规则的双道曲线。上面生满了小树、绿苔和野草。在同样情况下,欧洲建筑物一定要产生常春藤,但在中国任何地方没有这种东西,雷峰塔的拱门和嵌线是红色的,塔是黄色石头砌的。它现在的高度不超过一百二十呎。据可靠的说法它是两千年以前孔夫子时代的建筑物。在山间树林、丘陵耸突处和山谷中间有几千个坟头。大人物的坟墓都在山坡上,建在半圆形平台上面,四周由石头墙围起。这些坟的前面是黑色大理石门,上面刻着死者的姓名、职位和事迹。”。

    体现古代西湖雷峰塔情景的画作,尚未见早于此例者。古雷峰塔已于1922年倒掉,本藏品更显珍罕,已成绝唱,

作者:lawyerzz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